• MCM-41介孔分子筛吸附分离瓦斯组分的分子模拟研究

    王水利;葛岭梅;

    以自制的MCM-41介孔分子筛为原型,采用圆柱型孔结构模型对CH4,N2,CO2及其多组分混合物在MCM-41介孔分子筛上的吸附行为进行了GCMC模拟。探讨了单组分、双组分和三组分气体在吸附材料上的吸附量随吸附压力变化规律及吸附、分离特征。结果表明,3种组分在吸附材料上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75,2.6和7.54mmol/g;CO2/N2,CH4/CO2和CH4/N2的最大分离系数分别为10.4,4.33和3.5.等摩尔3组分混合气体吸附时,CO2在吸附相中被浓缩,CH4和N2在气相中得到适当富集。

    2010年06期 v.30;No.116 637-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1 ] |[下载次数:296 ]
  • 煤矿GIS预警系统基础网络平台安全因素分析

    孙希奎;毛善君;翟勃;

    基于GIS系统的通防、防治水等灾害预警越来越广泛,与煤矿各类监测、监控信息系统一样,系统承载平台向千兆工业以太网发展。本文中通过对基础网络平台的因素分析,根据行业及井下条件特点需要,提出了监控网络建设中,为保障网络的安全运行,必须在设备、链路、供电、防雷、接地等硬件配置的同时,在网络管理、防火墙设置、流量管理、防病毒管理等软件方面同步设计,以达到稳定、可靠运行的目的。

    2010年06期 v.30;No.116 642-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 ] |[下载次数:181 ]
  • 测氡法探测地下煤火技术研究与应用

    金永飞;邓军;许延辉;孙海河;

    结合中煤平朔煤业有限公司安家岭一号井工矿地下煤火探测实例,介绍了采用测氡探火技术确定地下煤火火源位置及范围的基本原理、探测方法及数据处理过程等。该技术为制定地下煤火治理技术方案及措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给矿井防灭火工作提供了便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治理地下煤火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2010年06期 v.30;No.116 647-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23 ] |[下载次数:465 ]
  • 瓦斯爆炸3类危险源系统结构建模与分析

    王莉;田水承;

    煤矿井下存在着瓦斯爆炸3类危险源。在对原有3类危险源划分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基于解释结构模型方法对瓦斯爆炸3类危险源结构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建立系统要素关系表,进而建立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通过分解可达矩阵,得到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源系统要素解释结构模型的层次结构及其解释。这种方法直观清楚地反映了该系统元素之间的结构关系,验证了3类危险源理论的正确性,对于实践中的瓦斯危险源辨识和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2010年06期 v.30;No.116 651-656+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6 ] |[下载次数:277 ]
  • 急斜厚煤层综放面应力分布与演化规律

    陈建强;崔峰;崔江;来兴平;

    急斜厚煤层综放面支承压力分布范围确定是安全开采主要指标之一。以碱沟矿顶煤超前预裂为背景,基于开采技术条件与危险源辨识,建立了三维有限差分数值(FLAC3D)模型,分析并揭示了弱化前后2巷中不同位置沿走向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超前预裂顶煤前后,进-回风巷自底板起1.6m处压力均大于3.2m处,顶煤爆破预裂前两巷超前支承压力值较预裂后大,进-回风巷支承压力变化趋势迥异。现场监测表明:支承压力在0~10.0m内变化剧烈,10.0~50.0m范围内煤体支承压力保持平稳,为安全开采提供了定量依据。

    2010年06期 v.30;No.116 657-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 ] |[下载次数:171 ]
  • 富水大断面煤巷结构耦合支护技术

    刘孔智;曾佑富;伍永平;

    为解决富水大断面煤巷顶板难支护的问题,以枣泉煤矿12207工作面运输巷顶板冒落控制为背景,得出支护形式不耦合、支护参数不合理和水理作用是造成顶板冒落失稳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高强预应力锚杆和防水让压均压锚索为基础的多介质结构耦合支护设计方案及地下水的防治措施,且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结构耦合控制巷道围岩状况进行了预测。现场支护效果表明:多介质结构耦合支护能够有效地控制巷道围岩失稳,为类似的巷道支护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2010年06期 v.30;No.116 662-666+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3 ] |[下载次数:223 ]
  • 露天转地下采矿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徐曦;周斌;

    利用FLAC3D软件对大冶铁矿东露天高陡边坡、露天转地下-72m水平29号采矿巷道建立模型,模拟了无边坡影响、高边坡影响2种情况下,采矿巷道的位移变化以及塑性区分布情况,并根据29号采矿巷道收敛监测结果,验证巷道数值模拟结果。通过采用不同围岩分级方法对采矿巷道进行评价,比较研究得出东露天采场采矿巷道围岩稳定性情况。

    2010年06期 v.30;No.116 667-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1K]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0 ] |[下载次数:216 ]
  • 软岩双连拱隧道施工模拟与力学分析

    刘德平;王彩勤;

    结合某双连拱隧道实体工程,通过建立弹塑性模型,应用有限元程序对该隧道进行仿真分析,模拟其施工过程中受力性态,获得了有关软岩双连拱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围岩-支护体系的力学性态,并对三导洞方案修建双连拱隧道时围岩和结构的受力、变形规律进行了详细分析,为隧道围岩稳定性的评价提供了准确的资料,从而为软岩双连拱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技术指导。

    2010年06期 v.30;No.116 672-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0 ] |[下载次数:122 ]
  • 渭北煤田井工开采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夏玉成;冀伟珍;孙学阳;杜荣军;

    揭示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规律,对于正确选择土地复垦措施,合理开发和利用沉陷土地资源,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文中以渭北煤田的铜川矿区和澄合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分别采自这2个矿区中采煤扰动区和未扰动区的4组土壤样品进行理化性质对比实验。研究发现:井工开采造成耕地开裂、塌陷等破坏造成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磷、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呈减少趋势,土壤容重和pH值略微增大,表明采动区土壤水分蒸发增强,养分流失加剧,土壤通透性减小,碱性增强。因此,井工开采对土壤破坏可导致耕地生产力的降低。

    2010年06期 v.30;No.116 67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4 ] |[下载次数:246 ]
  • 考虑蠕变损伤的Q_2黄土流变本构模型

    王东红;谢星;赵法锁;

    根据Q2黄土的流变特征,其粘弹性特性可采用五元件广义的Kelvin模型来描述,其线性粘塑性特性可用与一滑块并联的Maxwell模型来描述,而非线性粘塑性特性,可通过损伤与塑性应变的耦合作用来反映。在考虑黄土瞬时损伤、蠕变损伤及黄土粘弹塑性组合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应变等效原理,建立了蠕变损伤流变本构模型,并通过拟牛顿法确定了相应的模型参数。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黄土的加速蠕变过程,具参数少、适用性广的特点。

    2010年06期 v.30;No.116 682-686+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30 ] |[下载次数:268 ]
  •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煤系地层成煤特征分析

    朱春俊;王延斌;

    依据基准面旋回的原理,应用露头、钻(测)井资料,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煤层的空间变化和平面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受古地形和古气候的影响,在构造转换间歇期的不同沉积环境中,受基准面旋回和相分异作用控制,研究区煤层多形成于短期基准面上升的晚期,并以障壁海岸沉积的煤层分布广,厚度大;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煤层多发育在三角洲平原沼泽中;而辫状河道沉积体系中,受河道对下伏地层的冲刷迁移影响,煤层则出现分叉、变薄或尖灭,多不能形成规模煤层。

    2010年06期 v.30;No.116 687-69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45 ] |[下载次数:395 ]
  • 西部矿区开采损害动态监测的新途径

    龚云;姚顽强;汤伏全;

    针对西部矿区开采损害特征及常规地表变形监测方法的局限性,在介绍D-InSAR形变监测原理的基础上,尝试采用D-InSAR技术作为西部矿区开采损害动态监测的新途径。以陕西彬长矿区为研究区域,对该区域的雷达影像进行差分干涉数据处理,获得了该区域的差分干涉图、沉降分布图。实验显示,利用D-InSAR技术可以在大范围内(100km×100km)快速获取矿区的总体沉陷分布情况。

    2010年06期 v.30;No.116 693-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K]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0 ] |[下载次数:237 ]
  • 降压解吸关系式在中高阶煤煤层气排采中的应用

    马东民;李卫波;蔺亚兵;

    煤层气吸附解吸实验数据表明,煤层气降压解吸关系符合V=a.bp/(1+bp)+c,从而解决了煤层气井降压排采中解吸量计算问题,揭示了降压解吸规律。通过两口垂直井、两口水平井的排采实践得到验证。有利于指导煤层气开采实践与规划。

    2010年06期 v.30;No.116 697-7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6 ] |[下载次数:617 ]
  • 测井曲线的沉积旋回划分方法及应用

    李新虎;罗杰;刘东;

    在地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测井曲线活度分析,结合测井小波分析以及地层旋回特征,进行地层旋回划分方法的研究,并以HSS油田H1518井为例,运用以上方法进行HSS油田H1油层组的地层旋回的划分和地层精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标志层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测井曲线的活度及小波分析,结合沉积旋回特征研究,可有效进行沉积旋回的划分,HSS油田H1油层组按照旋回特征划分为1个砂层组、3个砂层和7个小层。

    2010年06期 v.30;No.116 702-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5 ] |[下载次数:1129 ]
  • 注入CO_2提高煤层气井产能技术的作用机理

    王晓锋;吕玉民;吴敏杰;吕建伟;

    向煤层中注入CO2可以提高煤层气采收率(CO2-ECBM)。这一技术目前已在国内外得到验证。中文介绍了该技术的作用机理在于CO2与CH4在煤体内的竞争吸附过程中处于优势,能够将吸附态的CH4置换为游离态。从煤级、煤的有机显微组分、煤储层渗透率、煤基质的吸附膨胀和煤层含水性5各方面介绍了这一技术的影响因素。指出了未来需要关注的方向。

    2010年06期 v.30;No.116 706-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8 ] |[下载次数:475 ]
  • 植被指数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

    张春森;杜福光;

    借助GIS对图形(影像)、属性、时态数据存储、查询、分析以及管理的强大功能,对利用陕西省2003年全年的MODIS数据生成的不同时相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差值\环境植被指数(DVI\EVI)等多种植被指数,及其对应的MOIDS影像和空间位置(地图)数据进行存储,将必要的植被指数分析方法和分析模型整合到该GIS空间数据库之中,达到数据、方法、模型在基于GIS植被指数空间数据库中的集成与统一,以实现基于时相和波谱信息MO-DIS、ETM影像数据的显示、查询、分析、管理等功能。实践证明,在GIS空间数据库中将时相、波谱和空间位置信息应用到遥感影像植被信息的提取中,从分析遥感影像的植被指数空间信息出发,能够较好地实现对植被指数信息的认识,为研究不同地区的植被分类、农作物长势监测及地表植被变化等方面提供分析依据。

    2010年06期 v.30;No.116 711-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3 ] |[下载次数:310 ]
  • 巷道三维显示自动建模新方法

    贾建华;张艮龙;

    在C#开发环境下,结合矿井巷道自身的特点,在ArcGISEngine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提出了一种巷道由二维到三维显示的自动建模新方法,研究了三维巷道表达、数据提取与组织和三维显示等问题,实现了井巷的三维自动建模。该方法为矿井巷道三维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2010年06期 v.30;No.116 716-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8 ] |[下载次数:267 ]
  • 可建造性设计决策中的模糊质量功能配置方法

    凤亚红;王社良;

    质量功能配置(QFD)方法作为一种集成决策方法,有助于在满足顾客需求情况下将设计要素和建造过程诸要素联系起来。在常规QFD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质量屋(HOQ)的改进并引入模糊集合理论,建立了可建造性设计决策中的模糊质量功能配置(Fuzzyqualityfunctiondeployment,FQFD)方法,研究了模糊质量功能配置方法在可建造性设计决策中的应用问题。具体的应用示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2010年06期 v.30;No.116 720-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 ] |[下载次数:97 ]
  • 小波分析及支持向量机应用于大气污染预测

    陈柳;吴冬梅;陈俏;

    针对大气污染物浓度时间序列有一定的年变化趋势,提出了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小波分析及支持向量机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应用小波分解和重构对大气污染物浓度进行年变化趋势分析,在此基础上将大气污染物浓度序列划分为若干时段。各时段分别独立应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各时段均使用ν-支持向量回归机(ν-SVR)算法和径向基函数。预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预测方法应用于大气污染物浓度时间序列预测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良好的推广能力,而且明显优于一般的支持向量机模型。

    2010年06期 v.30;No.116 726-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4 ] |[下载次数:300 ]
  • 镁铝水滑石及其插层组装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牛红梅;徐莉;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镁铝水滑石及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插层镁铝水滑石,并用元素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合成产品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得到的镁铝水滑石(MgAl-NO3-LDHs)以及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插层的镁铝水滑石插层组装化合物(DBS-LDHs)保持了水滑石的层状结构,结构比较完整。共沉淀法可以成功地把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插入合成的层状氢氧化镁铝层间。

    2010年06期 v.30;No.116 731-733+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3 ] |[下载次数:709 ]
  • 无机熔剂对SiC_p增强镁铝基复合材料的影响

    张润兰;刘向荣;安琪;

    以SiC颗粒为增强相,镁铝合金为基体,采用熔剂保护法制备了SiC颗粒增强镁铝基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SiC颗粒对材料微观形貌和成分的影响,并测定了材料密度和硬度随SiC颗粒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加入SiC颗粒后的材料基体组织显著细化,界面化学反应有效地改善了SiC颗粒与基体的结合状态。同时SiC颗粒的加入有效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密度和硬度,对基体具有良好的强化作用。

    2010年06期 v.30;No.116 734-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下载次数:90 ]
  • 煤矿双滚筒驱动带式输送机的电动机功率平衡

    赵永秀;李忠;赵峻岭;

    在矿用带式输送机的双滚筒驱动中,经常出现2台电动机功率不平衡现象。对双滚筒牵引力的理想和实际分配比进行分析,并对引起电动机功率不平衡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调节变频器的频率可以实现对驱动滚筒牵引力进行调节的目的,使牵引力的分配尽可能地向理想的牵引力分配靠拢。提出了一种基于速度补偿的功率平衡控制策略,并进行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性能良好,对扰动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和较好的稳定精度,满足带式输送机功率平衡控制的要求。

    2010年06期 v.30;No.116 738-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19 ] |[下载次数:276 ]
  • 多参数模拟密封舱测控系统与参数影响分析

    林海波;

    主要是对多环境参数模拟密封舱测控系统进行研究,介绍了多环境参数模拟密封舱的基本组成和测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在分析和计算各参数间相互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所给定的温度、湿度、压力、氧气浓度、CO2浓度、振动和噪声等7种参数进行检测和联合控制的方法,并在多参数模拟密封舱平台上实现了多参数检测和联合控制,效果良好。

    2010年06期 v.30;No.116 74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 ] |[下载次数:50 ]
  • 一种低复杂度的Householder多级最小模级联相消器

    黄庆东;李国民;

    针对阵列信号自适应相消器运算量大、收敛性能易受相关干扰影响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Householder多级级联相消器方法。该方法用通道间具有最小模的样本商作为复权,替代Householder多级维纳滤波器的权值计算,具有收敛速度快、运算量小等特点,且对受相关干扰影响的非平稳数据工作性能良好。仿真结果表明,此算法用较少样本就可取得采样协方差求逆(SMI)类算法相同的收敛性能。

    2010年06期 v.30;No.116 750-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下载次数:42 ]
  • 低碳背景下园博会延安园创作的理念与方法

    韩晓莉;宋功明;

    园博会是园林艺术展览的一种主要形式,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城市建设水准的提高,国内各大城市积极申办各种规模形式的展会。园林展旨在交流园林艺术发展的成果,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和联系纽带。在当前环境问题凸显的大背景下,园艺展在传播文化的同时,如何降低能源消耗,永续利用并产生更加积极的生态效应,成为每个园博会参与者必须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以西安2011世界园艺博览会地区园设计为切入点,探讨园博会地区园在传播生态文明的理念、方法、手段和成果。

    2010年06期 v.30;No.116 75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 ] |[下载次数:203 ]
  •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总目次

    <正>~~

    2010年06期 v.30;No.116 759-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下载次数:23 ]
  •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2010年06期 v.30;No.116 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5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下载次数:3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