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低阶煤孔隙结构特征的氮吸附法和压汞法联合分析

    林海飞;卜婧婷;严敏;白杨;

    为进一步分析中低阶煤孔隙结构特征,选取新疆矿区4个典型煤样,通过低温氮吸附法和压汞法测试了煤样的孔隙参数,得到2种测试方法下孔隙比表面积及孔隙体积分布,提出2种测试方法的全孔径段孔隙联孔原则:首先在不超过各自测试范围的前提下,测试微孔孔隙特征以氮吸附法为主,中孔及大孔孔隙特征主要以压汞法为主,联孔位置在过渡孔段; 2种方法在同一孔隙直径处比表面积增量或孔隙体积增量差值最小处即为联孔段。分析了实验煤样全孔径段的孔隙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氮吸附法和压汞法对煤样全孔径段孔隙结构分析的联孔位置,对于低阶煤为50~60 nm,中阶煤为85~90 nm,均位于过渡孔段;全孔径段孔隙比表面积占比,低阶煤以微孔为主,中阶煤受微孔和过渡孔共同作用;中低阶煤的全孔径段孔隙体积占比均以中大孔为主。

    2019年01期 v.39;No.165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100 ] |[下载次数:1365 ]
  • 彩跑粉基料的爆炸特性实验研究

    王秋红;李州昊;罗振敏;李凯;

    为研究彩跑粉基料的爆炸特性,实验采用20 L近球形的爆炸系统,从粉尘云浓度、点火延迟时间和初始点火能量3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初始点火能的增大,彩跑粉基料的最大爆炸压力也会随之增大,初始点火能量的增加会导致彩跑粉基料爆炸威力显著增强;随着点火延迟时间的增加,彩跑粉基料的最大爆炸压力会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最佳点火延迟时间,可使彩跑粉基料最大爆炸压力达到峰值,70 g·m~(-3)彩跑粉基料的最佳点火延时是60ms,对应的最大爆炸压力为0. 128 MPa;随粉尘云浓度的增大,彩跑粉基料的最大爆炸压力先增加后减小,彩跑粉基料的爆炸下限浓度为55 g·m~(-3),存在某一浓度,使彩跑粉基料的最大爆炸压力达到峰值,在190 g·m~(-3)浓度时,彩跑粉基料爆炸威力最猛烈,最大爆炸压力达0. 368 MPa.

    2019年01期 v.39;No.165 9-1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3 ] |[下载次数:152 ]
  • 相似材料极限密度及抗压强度稳定性分析

    肖鹏;马骞;梁栋;

    为研究相似材料极限密度和抗压强度稳定性,选取沙子为骨料,水泥为胶结剂,大白粉为调节剂,水为溶剂,以冲击载荷和冲击次数作为影响变量,在特定配比下通过称重和理论计算的方法对填料密度和影响抗压强度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对饱和点进行了定义。结果表明: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填料量变化率逐渐减小,随着冲击载荷在100~700 kg范围内的增加,填料量呈线性增加;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填料密度变化率逐渐减小,当冲击载荷越大,饱和点出现时对应的冲击次数越小,饱和点曲线符合指数函数变化,利用其拟合关系得出极限密度为2. 042 g/cm3;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抗压强度变化曲线在四、五、六和七等级时的变化率无明显减小,随着冲击载荷在100~700 kg的增加,抗压强度呈线性变化。为提高相似材料抗压强度的稳定性,当填料量越大时,越应控制冲击载荷和冲击次数来制作试件。

    2019年01期 v.39;No.165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下载次数:163 ]
  • 矿井胶带火灾巷道环境多参数时空演化规律

    郭军;刘荫;金永飞;郑学召;张泽;

    采用物理相似模拟实验的方法,借助自主搭建的矿井外因火灾烟气蔓延相似模拟实验平台,研究了矿井平直巷道内胶带火灾发展初期高温、CO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灾害多参数的时空演化规律。通过试验模拟,确定了适宜胶带火灾发展的最佳风速,得到了最佳工况条件下,模拟巷道内温度场与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场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当风速为0. 4 m/s时,胶带质量损失率最大,且热量扩散率最高,为试验的最佳风速;火灾烟气蔓延过程中,巷道温度呈现出随着距火源距离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气态产物CO浓度表现出指数升高到一定阶段后逐渐趋于稳定,而CO_2气体浓度则表现出线性升高的趋势。研究成果将对矿井火灾事故救援中危险区域划分,以及矿井外因火灾的蔓延扩散规律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2019年01期 v.39;No.165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29 ] |[下载次数:405 ]
  • 不同温度作用后煤体单轴压缩声发射特征

    肖旸;刘志超;陈龙刚;任帅京;赵帅;周一峰;

    为研究温度对煤体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MTS-880试验系统和声发射检测系统对经过不同温度处理的煤体进行单轴压缩全过程声发射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应力的增加,经不同温度处理的各组煤体的累积声发射数量也随之增加,而经不同温度处理的各组煤体所积累声发射存在明显差异,这主要是由于温度使得煤体内部结构发生变化所致。通过区别各组煤体不同时段的声发射特征,不同温度条件对煤体的破坏存在明显差异,随着温度的升高煤体应力-应变全过程中压密过程延长,煤体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在温度作用下先增后减,140℃时为最大值;而随着温度升高,声发射频率表现愈发离散,声发射振铃数与能量在80℃时达到最大值。实验结果可为探究热效应对煤体作用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19年01期 v.39;No.165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42 ] |[下载次数:253 ]
  • 近距离煤层重复采动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

    余学义;毛旭魏;

    为研究近距离多煤层重复开采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以岔角滩煤矿二采区为研究背景,选取具有明显特征的V号坡体为研究对象,建立力学模型,在天然坡体稳定系数计算公式的基础上,修正给出了采动坡体的稳定系数计算公式。此外,结合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分析C19,C20煤层依次开采和一次性开采等厚煤层情况下对地表坡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的地表坡体在受到C19,C20两层煤依次采动后,坡体稳定性系数分别为1. 03和0. 80.模拟开采等厚煤层结束后,覆岩破坏发育高度约为120 m,地表浅处松散层发生局部破坏;在C19煤层回采结束后,覆岩塑性破坏区发育高度约为80 m,未波及地表,坡体仍处于稳定状态;在C20煤层回采结束后,覆岩塑性破坏区发育高度为150 m,地表松散层和基岩风化带整体破坏,坡体稳定性差。当开采单一煤层时,覆岩裂缝发育最大高度为35~40倍采高,对坡体的影响相对较小。近距离两层煤依次开采后,加剧了覆岩破坏,使得坡体失稳。

    2019年01期 v.39;No.165 3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49 ] |[下载次数:210 ]
  • 拱形沿空巷道破坏特征与控制技术

    王青旦;王红胜;李磊;赵四海;种磊刚;李培成;

    针对倾斜厚煤层拱形沿空巷道围岩控制难题,以魏家地煤矿2303工作面运输巷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其围岩应力分布、变形与破坏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煤柱内存在水平位移的零分界线,分界线采空区侧煤体破坏形式主要为拉剪混合破坏,另一侧煤体破坏形式主要为剪切破坏,煤柱稳定性差,实体煤帮角应力集中系数高达3. 0且作用范围大,顶板岩体沿弱面发生剪切滑移,压剪破坏严重。提出"两区一让"围岩控制技术:短锚索抑制分界线附近煤柱分离,长锚索抑制煤体沿煤岩接触面剪切滑移,并采用木托盘整体让压,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顶板下沉量减少40%,煤柱帮移近量减少50%,实体煤帮移近量减少44. 4%,成功应用于控制实践。

    2019年01期 v.39;No.165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K]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8 ] |[下载次数:116 ]
  • 韩城矿区构造控煤样式与构造控煤模式

    孙学阳;夏玉成;李成;苗霖田;李鹏强;

    为掌握韩城地区煤田构造变形特征和含煤地层赋存的规律,指导该区的煤炭资源勘查与评价,在系统总结韩城矿区地质构造发育规律的基础上,运用构造控煤分析方法,提出了矿区控煤构造样式,总结出矿区构造控煤模式。研究认为韩城矿区构造控煤样式共有3大类8种类型,其形成机制主要以挤压作用为主,辅以拉张和走滑作用。煤层赋存规律与控煤构造样式与模式密切相关,韩城矿区普遍存在聚煤前古构造控煤模式、同沉积构造控煤模式和后期构造控煤模式等3种构造控煤模式。综合韩城矿区地质构造发育机制,解释了韩城矿区东南浅部瓦斯含量高于西北深部的反常现象存在的原因。

    2019年01期 v.39;No.165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9 ] |[下载次数:302 ]
  • 超高有机硫煤中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规律

    张卫国;杨建业;侯恩科;

    为了研究高有机硫煤中微量元素分布与元素内部结构变化之间的规律,选取国内典型超高有机硫煤的12个样品,分析了48种元素含量和其灰分产率的相关系数平方与对应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离子半径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与元素第一电离能变化趋势一致的有23组,相反的有24组;与元素离子半径变化趋势一致的有25组,相反的有22组。对比与元素第一电离能和离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发现,具有相同变化趋势的有21组,从某种程度上第一电离能表征了原子团分裂与结合的难易程度,而离子半径决定了元素的亲和性能,二者在不同背景条件下的主导作用造成了上述差异性的出现。为了定量的表征2组数据同步变化的良好程度,定义了同向同步性水平、反向同步性水平、连续同步性水平、同向连续m同步性水平和反向连续m同步性水平,根据以上几种同步性水平的定义归纳出了同步性水平评价公式。

    2019年01期 v.39;No.165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0 ] |[下载次数:150 ]
  • 定边地区辫状河沉积储层主控因素

    屈伟东;符超峰;安山;王涛;朱谨谨;杜晨;

    辫状河储层的储集能力是由储集层的岩石性质所决定,包括孔隙度和渗透率,其中孔隙度决定储层的储存能力,渗透性决定储层的渗流能力。应用沉积学、石油地质学及储层地质学等学科,结合测井、岩心观察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系统的研究了定边地区辫状河储层沉积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定边地区延10油层组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以及少量的石英砂岩;孔隙度主要分布于13. 9%~17. 5%,渗透率多集中于10~16×10-3μm2,属中孔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储层类型属中孔、细喉型,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相对较低;定边地区辫状河储层明显受控于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其中,储层的砂体类型、厚度及展布和岩石学特征主要受沉积作用的影响,储层的储集能力主要受成岩作用的影响,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会使储层的储集能力变差,而溶蚀作用会使储层的储集能力变好。

    2019年01期 v.39;No.165 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3K]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8 ] |[下载次数:209 ]
  • 榆神府地区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柳宁;赵晓光;解海军;李瑜;

    通过对覆岩含水性和地下水流场的研究,探讨了榆神府地区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造成的影响。通过公式估算法、瞬变电磁法和GMS地下水数值模拟法,探讨了榆神府地区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量、上覆岩层含水性和地下水流场的影响。研究发现煤炭开采会引起地下水水位下降,覆岩含水性降低,引起含水渗漏现象,最终改变原始地下水流畅,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榆神府地区在产煤矿矿井水排水量(2014年)约为50×10~6m~3/a,其中有46. 6%的矿井水会作为生产用水回用,随着在建和规划煤矿逐步建成,地下水外排量会增加140×10~6m~3/a,其中生产回用水量占矿井总排水量的50%以上;上覆岩层含水性在煤炭开采的不同开采阶段表现出不一样的特征,开采前覆岩含水性良好,开采中覆岩含水性逐渐降低,开采结束后,覆岩含水性会逐渐恢复; GMS模拟结果显示,煤炭开采初期地下水水位会以20 m/a的速度快速下降,到2018年已经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2028年漏斗范围持续发展,到2048年,降落漏斗范围基本稳定,并形成以井田北部为中心的新地下水流动场。

    2019年01期 v.39;No.165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1K]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48 ] |[下载次数:488 ]
  • 岩体质量分级的组合赋权云模型

    唐皓;段钊;唐胜利;王东坡;曾鹏;

    岩体质量分级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决策问题,不仅具有模糊性及不确定性特征,而且用于分级评价的因子权重难以准确确定。基于云模型处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的独特优势,同时借助组合赋权技术,提出组合赋权-云模型的岩体质量分级评价模型。该模型选用岩石单轴抗压强度σc,岩石质量指标RQD,结构面间距Jd,结构面摩擦系数f,岩体钻进速度T及岩体声波波速V作为岩体质量等级评价因子,根据单指标岩体质量分级标准计算各评价因子隶属于不同岩体质量等级的云数字特征。同时,以相关岩体质量分级案例为对象,在德尔菲法及变异系数法求得的评价因子权重基础上,基于距离函数约束思路获得组合赋权后的评价因子综合权重。再依据正向正态云发生器,得到待评案例样本的综合确定度,由最大综合确定度判定岩体质量等级。云模型应用结果与其他评价方法应用结果对比分析表明,组合赋权-云模型在岩体质量分级应用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为岩体质量分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2019年01期 v.39;No.165 7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5 ] |[下载次数:292 ]
  • 陕北毛乌素沙漠区潜水含水层富水性及动态变化特征

    贺晓浪;段中会;苗霖田;张建军;

    针对沙漠区潜水含水层富水性评价问题,基于野外调查和理论研究,总结认为毛乌素沙漠区内潜水含水层富水性主要由3层次5个因素综合控制,结合层次分析法、模糊聚类,提出了该区内潜水含水层富水性评价模型,并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在一个水文年内的变化特征,综合评价了区内萨拉乌苏组潜水含水层的富水性分区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区内潜水含水层以富水性弱区分布最广,且明显大于其他区域,同时该区的面积、形态也最容易受到枯水期和丰水期变化的影响。而较弱富水区的面积对季节变化不敏感,但其分布的区域发生了较大变化。相比之下,较强和强富水含水区则受到的影响较小。

    2019年01期 v.39;No.165 8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8 ] |[下载次数:295 ]
  • 煤矿巷道底鼓治理机群施工建模及优化配置

    张宁;张幼振;陈盼;

    为满足煤矿巷道底鼓安全高效修复治理的需求,提出以巷道修复机为主导设备的机群施工思路,通过对巷道底鼓治理机群施工工艺流程的分析,以排队论为基础,建立了巷道修复机治理-胶轮运输车转运工艺模式的M/M/1/∞/m数学模型,计算得出了该模型的主要参数和特征指标,分析了巷道修复机群内部设备的动态优化配置问题。以禾草沟煤矿为例,与人工施工相比,采用巷道修复机群的施工成本降低了56. 3%,施工周期缩短了65. 6%,进一步以施工总成本最低对胶轮运输车数量进行了优化配置,并得到了不同施工长度下人工和巷道修复机群施工成本和施工周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巷道底鼓施工长度大于517 m时,宜采用巷道修复机群施工方式。研究结果为巷道底鼓治理机群施工的优化配置与调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提升相关巷道工程机械化施工水平提供了依据与方法。

    2019年01期 v.39;No.165 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4 ] |[下载次数:137 ]
  • 冻融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析因实验

    魏尧;杨更社;叶万军;王磊;

    自然界的黄土时刻经历着含水率、温度、围压、含盐量等多因素改变的耦合作用,为了明确多因素对黄土力学指标的影响关系。采用统计学原理及黄土力学试验的方法,对影响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因素进行析因实验,来研究多因素交互作用的效应性。通过不同含水率、冻融循环次数和冻结温度三因素的改变,试验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变化,依据析因设计原理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黄土在10次冻融循环后强度只有未冻融的50%~70%之间,冻结温度作用下应变值基本处于2%~4%时,应力峰值都更早的出现。析因设计结果显示对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的显著性从大到小依次是冻融循环次数、含水率、冻结温度、含水率×冻融循环次数、二级交互作用、含水率×冻结温度、冻融循环次数×冻结温度。研究冻融循环对黄土力学指标的影响时,应模拟真实情况下的黄土环境,综合考虑多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2019年01期 v.39;No.165 103-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34 ] |[下载次数:585 ]
  • 基于颗粒流模型微波辅助破岩过程数值模拟

    秦立科;徐国强;甄刚;

    微波辅助破岩是一种新型的破岩技术,通过微波加热预先在岩石内部产生微裂纹,然后联合其它破岩手段,可以有效提高破岩效率。以吸波的方铅矿和透波的方解石组成的岩石颗粒为研究对象,采用颗粒流程序建立了细观数值模型,对微波照射下的岩石颗粒细观物理力学应进行了模拟分析,揭示了不同微波照射条件下岩石内部温度分布与演化以及微裂纹的产生与发展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微波照射下,方铅矿温度明显高于方解石,岩石温度呈不均匀分布,不同矿物之间存在温差;微波照射可以使岩石在时间很短及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产生微裂纹;微裂纹主要由方铅矿的热膨胀引起,微裂纹以拉伸裂纹为主,极少部分为剪切裂纹。岩石内部微裂纹的分布形态主要取决于方铅矿在岩石中的分布;微波照射时,裂纹首先产生于方铅矿周围,继而向周边的方解石内扩展,相互连通后导致岩石破裂;在消耗能量相同的情况下,微波功率越高,需要微波照射时间越短,岩石内部温差越大,产生的裂纹数量越多,破岩的效率更高。

    2019年01期 v.39;No.165 11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6K]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23 ] |[下载次数:588 ]
  • 一种改进的蝴蝶算法优化粒子滤波算法

    张威虎;郭明香;贺元恺;孙小婷;朱代先;

    传统的粒子滤波算法在重采样期间丢弃小重量粒子,因此重要性权重落在极少数粒子上。这会导致采样粒子贫化、粒子多样性缺失以及需要大量粒子才能进行比较准确的状态估计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蝶式算法优化粒子滤波算法。首先,将最新时刻观测信息引入蝴蝶香味公式中,以提高滤波精度;其次,引入吸引半径参数来控制蝴蝶种群寻优的搜索范围,降低算法的复杂度,进而提高算法的实时性;最后,将改进的蝴蝶种群位置更新公式用于优化迭代更新。实验结果表明,与经典粒子滤波器和现有蝶形优化算法相比,改进算法具有更低的均方误差和运行时间。并且在粒子数较少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更准确的状态估计,并改善传统滤波器的粒子耗尽现象,保证了粒子多样性。

    2019年01期 v.39;No.165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27 ] |[下载次数:638 ]
  • 多视几何无人机影像堆体体积量算

    张春森;张奇源;南轲;

    针对形态不规则、大规模或不便于近距离实测的堆体体积的计算问题,借助低空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搭载非量测的普通数码相机对堆体进行倾斜摄影,获取堆体多视角的倾斜影像。利用运动恢复结构和基于面片的多视角立体视觉(Sf M-PMVS)技术处理由无人机获取的倾斜影像。在引入地面像控点后,首先对影像进行特征点提取和基于最近邻距离比率(Nearest Neighbor Distance Ratio,NNDR)算法的SIFT粗匹配,采用随机抽样一致算法(Random Sample Consensus,RANSAC)剔除误匹配点对进而精确求得影像的基本矩阵F完成影像匹配。引入经相机检校得到的相机内参数精确求解本质矩阵E,恢复相机运动姿态后由投影矩阵P计算稀疏点云在物方坐标系下的坐标,采用PMVS算法进行点云密集匹配,经光束法平差后得到堆体在物方坐标系下精确的三维密集点云。对三维密集点云做点云分割,剔除非堆体表面点后构建Delaunay三角网,利用数字地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DTM)法计算堆体的体积。与用GNSS-RTK均匀测得堆体表面三维坐标点采用DTM法计算堆体体积的结果对比证明,所给方法计算堆体的体积在准确性上能满足实际生产中的要求。

    2019年01期 v.39;No.165 124-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49 ] |[下载次数:248 ]
  • Fe_3O_4/活性炭磁性材料的合成及其对茜素红染料的吸附性能

    梁耀东;王庆;贺拥军;陈创前;雷丽华;

    以氢氧化钠水热法预处理的活性炭(AC)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合成Fe_3O_4/AC磁性材料,通过振动样品磁强计、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等分析方法对所合成的磁性材料进行表征,试验着重研究了其作为吸附剂对茜素红(AR)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温度、pH值和Fe_3O_4/AC用量对吸附效果有一定影响。在最佳吸附条件下,Fe_3O_4/AC对茜素红的去除率可达96%以上。等温吸附数据同时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最大吸附量为344 mg·g-1. Fe_3O_4/AC对茜素红具有很好吸附性能的原因是由于Fe_3O_4/AC和茜素红之间存在较强的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模型,速率控制步骤为颗粒内扩散,再生6次后的Fe_3O_4/AC复合材料对茜素红的去除率达到65%.

    2019年01期 v.39;No.165 130-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33 ] |[下载次数:780 ]
  • 煤泥浮选复合药剂开发及分选提质

    于伟;李振;刘莉君;屈进州;

    以选煤厂细粒煤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煤泥的煤质特征。通过柴油与多种促进剂混合制备得到复合药剂,并进行了常规药剂、现有复合药剂与新开发复合药剂的浮选试验对比,结果表明,当新开发复合药剂换算柴油用量为360 g/t时,精煤产率为39. 42%,精煤灰分17. 35%,该指标与常规药剂和MJ型药剂分选时约500 g/t用量时结果相近,较常规药剂和MJ型复合药剂分选可有效节约药剂耗量,并得到好的分选指标。当该复合药剂换算柴油用量720 g/t时,得到较优分选指标,精煤产率为47. 13%,精煤灰分为16. 24%.最后对新型复合药剂的分选机理进行了探究。

    2019年01期 v.39;No.165 138-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8 ] |[下载次数:194 ]
  • 过零双门限协作频谱感知算法

    徐国强;王孟;李英华;伉沛川;鲍尧;杨文翰;

    应用过零双门限协作频谱感知算法估计无线电频谱的占用状态,研究了认知用户个数、计算所用的采样点数、不同信噪比及判决系数对检测概率的影响,并与传统双门限能量检测、差分双门限能量检测算法的检测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在信噪比为-5 dB,判决系数为0. 05,虚警概率小于等于0. 8时,过零双门限检测方法单认知用户检测性能明显优于其他2种检测方法;当信噪比均为-5 dB,参与协作感知的认知用户个数小于6时,过零双门限协作检测算法性能明显优于其他2种算法;在虚警概率恒定的情况下,增加计算所用的采样点数或增大判决系数能够明显提高检测概率;在虚警概率恒定情况下,算法检测概率随着信噪比增大而增大,当信噪比为-7 dB时,检测概率趋近于1;在相同的检测条件下,过零双门限协作检测算法的虚警概率要明显低于差分双门限检测的虚警概率。结果表明:过零双门限协作频谱感知算法可以降低系统的虚警概率,有效解决噪声不确定性问题,进一步提高系统感知性能。

    2019年01期 v.39;No.165 145-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48 ] |[下载次数:222 ]
  • 区域能源供给安全水平动态性评价——以西北和东北能源富集区为例

    李品;张金锁;

    能源供给是能源安全的核心,区域能源供给安全又是能源供给安全问题的主要内容。文中在综述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区域能源供给安全的状况,从可用性、可支付性、环境可接受性和能源技术与效率4个维度构建了影响我国区域能源供给安全的指标体系,以2005—2017年我国能源富集区西北5省和东北3省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基于二次加权的"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动态模型对上述省份的能源供给安全进行评价。研究发现:以2010年为分界点,2010年以前西北和东北能源富集区能源供给安全水平不高,但是2010年以后均有较大提高。不同地区影响能源供给安全的主要因素也不一定完全相同,资源禀赋是保证能源供给安全的基础条件,但要真正实现供给安全还要取决于价格,环境,效率等其他因素。总体来看,能源资源丰富,多样化程度高,能源利用效率较高的地区,如宁夏和辽宁省能源供给安全水平相对较高一些。但是,从安全等级来看,样本区间内各省份的能源供给安全水平均不高,均处于安全等级以下。

    2019年01期 v.39;No.165 152-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4 ] |[下载次数:484 ]
  • 易燃品仓库群三维移动智慧巡检路径优化

    郭凡;李东;许犇;

    针对多个易燃品仓库的群巡检的智能滑块路径寻优问题,提出贪心遗传混合式路径优化算法,该算法将贪心策略融入到遗传算法操作过程,用作指导遗传选择操作进行搜索。首先建立仓库群巡检目标分配数学模型,其次设计一种基于贪心遗传混合式算法的三维移动巡检系统。对稀土金属库的规模不同的巡检点进行仿真,与常规的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相比,平均巡检路径长度减少了15. 2%,对103个巡检点巡检路径长度减少了6. 1%.对1层库41个巡检点、2层库的51个巡检点、33层库的75个巡检点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避免了遗传算法的早熟问题,无论巡检的收敛速度还是巡检的最短路径均有明显改善。为保证安全,可在危险品大物资仓库推广使用,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安全示范作用。

    2019年01期 v.39;No.165 160-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0 ] |[下载次数:175 ]
  • 2-PrRS-PR(P)S并联变胞机构自由度分析与仿真

    马琨;马宏伟;田海波;

    针对并联机构输出自由度固定,难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和工况的问题。根据变胞理论中改变运动副方位特征实现构态变换的原理,设计一种新型可变转动副轴线的2-PrRS-PR(P) S并联变胞机构,通过机构的变胞实现机构在不同构态下输出自由度和工作空间的变化。2-PrRS-PR(P) S机构包含3个分支、动平台和静平台,利用移动副作为驱动副,其中分支2和分支3能够通过改变移动副的位移来改变的可转轴线转动副在滑槽中的位置,进而改变其转动轴线的方向,且分支1上连杆的移动副在轴线变化时被动作用,实现机构不同构态的变化。根据机构特点,利用螺旋理论对2-PrRS-PR(P) S机构2个工作构态进行自由度分析和计算,应用多自由度并联机构输入选取理论确定主动输入副。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并将2种工作构态模型分别导入到ADAMS软件,对其进行自由度的分析和验证。计算和仿真结果表明机构工作构态1具有x轴和y轴方向转动自由度、z轴方向移动自由度;机构在构态3具有x轴和z轴方向转动自由度、y轴方向移动自由度。机构能够根据需求改变工作构态实现输出变化。

    2019年01期 v.39;No.165 168-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 ] |[下载次数:207 ]
  • 基于P-S-R模型的甘肃省生态安全评价

    陈晓雨婧;冯舒芮;夏建新;

    为探究甘肃省各地区资源保障能力、生态承载能力和生态安全水平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运用P-S-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综合评价模型对86个县级行政区生态安全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为0. 416 2,处于临界安全、预警状态。在空间维度上具有东部低于中部,中东部低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低于汉族地区的特征。在各子系统中,社会压力占压力子系统主导地位,人口密度平均贡献率最大;生态安全屏障指数占状态子系统的第一主要地位;响应子系统中,经济响应平均贡献率>文化响应>环境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破坏,生态系统结构有变化,但尚可维持基本功能,需要进行生态保护与恢复。

    2019年01期 v.39;No.165 175-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35 ] |[下载次数:442 ]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

    <正>《西安科技大学学报》主编: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西安科技大学学报》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即第8版)之"综合性科学技术"类的核心期刊。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学科体系,列出了78个学科的核心期刊表,并逐一对核心期刊进行了著录。著

    2019年01期 v.39;No.165 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下载次数:2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