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学义;
给出了实用“三下”采煤DMBCH软件的计算机模拟预测数学模型和有关参数的确定方法,并对其实用性进行了论证评价,表明这种数学模型适应矿井实际开采情况,预测准确度高,应用方便。
1993年03期 195-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7 ] - 余学义;
给出了实用“三下”采煤DMBCH软件的计算机模拟预测数学模型和有关参数的确定方法,并对其实用性进行了论证评价,表明这种数学模型适应矿井实际开采情况,预测准确度高,应用方便。
1993年03期 195-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7 ] - 赵朔柱;
本文就急斜长壁工作面顶板岩层沿倾向断裂后形成的岩块结构进行深人分析,推导出岩块间的内力计算公式,得出顶板岩块沿倾向形成“非对称三饺拱”结构,对顶板控制有实际意义。
1993年03期 202-206+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3 ] - 赵朔柱;
本文就急斜长壁工作面顶板岩层沿倾向断裂后形成的岩块结构进行深人分析,推导出岩块间的内力计算公式,得出顶板岩块沿倾向形成“非对称三饺拱”结构,对顶板控制有实际意义。
1993年03期 202-206+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3 ] - 刘增荣;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处于较高构造应力作用下的地下工程的变形和支护特点作了深入分析。
1993年03期 207-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1 ] - 刘增荣;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处于较高构造应力作用下的地下工程的变形和支护特点作了深入分析。
1993年03期 207-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1 ] - 杨更社;
应用分形几何理论对岩体节理进行描述,求得了节理的分维数d_1,并建立了节理分维数d_f与其粗糙度JRC的关系。有了节理的分维数就可方便的进行节理的分类及强度计算,这比传统的用JRC描述节理更具有实际意义。
1993年03期 212-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2 ] - 杨更社;
应用分形几何理论对岩体节理进行描述,求得了节理的分维数d_1,并建立了节理分维数d_f与其粗糙度JRC的关系。有了节理的分维数就可方便的进行节理的分类及强度计算,这比传统的用JRC描述节理更具有实际意义。
1993年03期 212-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2 ] - 卢宗华;
利用马尔可夫理论,构造了两个机采工作面产量的模拟模型。介绍了用赋值马尔可夫理论构造懊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用实例说明了模型的应用。
1993年03期 218-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 ] - 卢宗华;
利用马尔可夫理论,构造了两个机采工作面产量的模拟模型。介绍了用赋值马尔可夫理论构造懊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用实例说明了模型的应用。
1993年03期 218-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 ] - 雒昆利;
论述了漂游类化石居群死亡曲线的模型、绘制方法、曲线形状以及在古生态学研究中的意义。假定所研究的化石居群中的所有个体是同时(期)死亡的,这对于在同一层面或同一薄层中保存完整的原地埋藏或仅仅经过短距离搬运的居群来说是成立的,根据化石门类的自身特点及研究目的来确定年令间隔。如对于单笔石科的Okiavites spiralis来说,选其笔石枝旋转的圈数作为年令间隔,并把这个间隔作横坐标值;选择同一层面上单位面积中的化石数的对数值作纵坐标值,其基数为50或100。绘制死亡曲线。死亡曲线有右纠凸形、对角线形和左斜凹形3种形状。本文根据保存于不同岩层中的同一种笔石的死亡曲线变化,讨论了笔石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笔石死亡率的关系。
1993年03期 224-227+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1 ] - 雒昆利;
论述了漂游类化石居群死亡曲线的模型、绘制方法、曲线形状以及在古生态学研究中的意义。假定所研究的化石居群中的所有个体是同时(期)死亡的,这对于在同一层面或同一薄层中保存完整的原地埋藏或仅仅经过短距离搬运的居群来说是成立的,根据化石门类的自身特点及研究目的来确定年令间隔。如对于单笔石科的Okiavites spiralis来说,选其笔石枝旋转的圈数作为年令间隔,并把这个间隔作横坐标值;选择同一层面上单位面积中的化石数的对数值作纵坐标值,其基数为50或100。绘制死亡曲线。死亡曲线有右纠凸形、对角线形和左斜凹形3种形状。本文根据保存于不同岩层中的同一种笔石的死亡曲线变化,讨论了笔石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笔石死亡率的关系。
1993年03期 224-227+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1 ] - 王晓刚;
破裂构造网络是渭北煤田奥灰岩溶裂隙水赋存的主要空间。正确认识网络系统中具有储水功能的通道及其连通性是掌握奥灰水赋存规律的关键。本文在总结区内构造网络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构造演化阶段的分析,指出了经过最末一期构造作用后延伸远、切割深并表现为张性或张扭性质的破裂构造,是奥灰水储集和运移的主要通道,也是煤矿生产中最易发生突水事故的破裂构造。
1993年03期 228-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0 ] - 王晓刚;
破裂构造网络是渭北煤田奥灰岩溶裂隙水赋存的主要空间。正确认识网络系统中具有储水功能的通道及其连通性是掌握奥灰水赋存规律的关键。本文在总结区内构造网络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构造演化阶段的分析,指出了经过最末一期构造作用后延伸远、切割深并表现为张性或张扭性质的破裂构造,是奥灰水储集和运移的主要通道,也是煤矿生产中最易发生突水事故的破裂构造。
1993年03期 228-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0 ] - 薛喜成;龙荣生;渠天祥;
通过大量的地表及井下节理测量资料,借助计算机极密统计方法,对控制该矿地质构造的古构造应力场做了较全面的分析与研究,首次恢复了该矿自中生代以来的3期构造应力场,并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该矿各类构造的形成机制。研究结论对该矿及邻矿未开拓区的矿井构造预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轩岗矿区区域应力场演变史的研究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1993年03期 235-241+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4 ] - 薛喜成;龙荣生;渠天祥;
通过大量的地表及井下节理测量资料,借助计算机极密统计方法,对控制该矿地质构造的古构造应力场做了较全面的分析与研究,首次恢复了该矿自中生代以来的3期构造应力场,并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该矿各类构造的形成机制。研究结论对该矿及邻矿未开拓区的矿井构造预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轩岗矿区区域应力场演变史的研究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1993年03期 235-241+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4 ] - 王佟;
在分析临汝煤田的推覆构造、滑覆构造及断块构造特征和成因机制的基础上,指出了河西陈、温泉街、朝川矿区深部等找煤的有利区段。
1993年03期 242-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7 ] - 王佟;
在分析临汝煤田的推覆构造、滑覆构造及断块构造特征和成因机制的基础上,指出了河西陈、温泉街、朝川矿区深部等找煤的有利区段。
1993年03期 242-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7 ] - 汤伏全;田治洲;
针对松藻矿区地质采矿条件,从弹性力学和随机介质理论出发,导出了采动地表溶洞顶板拉裂及稳定性计算模型;建立了溶洞跨距、埋藏深度及开采移动变形之间的数学关系;分析了在松藻矿区基岩裸露条件下,浅地表溶洞受采动影响的变形破坏规律。
1993年03期 248-25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3 ] - 汤伏全;田治洲;
针对松藻矿区地质采矿条件,从弹性力学和随机介质理论出发,导出了采动地表溶洞顶板拉裂及稳定性计算模型;建立了溶洞跨距、埋藏深度及开采移动变形之间的数学关系;分析了在松藻矿区基岩裸露条件下,浅地表溶洞受采动影响的变形破坏规律。
1993年03期 248-25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3 ] - 万幼川;巫兆聪;
讨论了粗差与残差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测量平差系统内可靠性和外可靠性理论。并应用两个具体的算例说明了可靠性数值的解算过程。
1993年03期 255-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1 ] - 万幼川;巫兆聪;
讨论了粗差与残差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测量平差系统内可靠性和外可靠性理论。并应用两个具体的算例说明了可靠性数值的解算过程。
1993年03期 255-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1 ] - 耿稳强;张燕美;马欣梅;
从本质安全的角度出发,在分析了交流电路中铁芯线圈释放能量的特点之后,提出了在用示波器法测量铁芯线圈磁滞回线的基础上计算其等效电感的方法。通过用已知的空芯电感值与实际计算出的等效电感值的比较,说明了本方法的正确和实用性。
1993年03期 263-267+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7 ] - 耿稳强;张燕美;马欣梅;
从本质安全的角度出发,在分析了交流电路中铁芯线圈释放能量的特点之后,提出了在用示波器法测量铁芯线圈磁滞回线的基础上计算其等效电感的方法。通过用已知的空芯电感值与实际计算出的等效电感值的比较,说明了本方法的正确和实用性。
1993年03期 263-267+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7 ] - 李维坚;何晓波;
使用结构分析程序(SAP5)对卡箍式管道接管进行有限元分析,求出接管的危险断面。分析结果可为接管的可靠性优化设计打下基础。
1993年03期 268-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7 ] - 李维坚;何晓波;
使用结构分析程序(SAP5)对卡箍式管道接管进行有限元分析,求出接管的危险断面。分析结果可为接管的可靠性优化设计打下基础。
1993年03期 268-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7 ] - 刘玉兰;
通过对MXA300型采煤机润滑冷却齿轮泵的结构、加工工艺和材料等方面的理论分析和加工制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改进设计方案。并对原泵和改进后的样泵进行了性能测试和分析比较。改进后的齿轮泵性能优越,加工方便,成本低,寿命长。
1993年03期 274-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5 ] - 刘玉兰;
通过对MXA300型采煤机润滑冷却齿轮泵的结构、加工工艺和材料等方面的理论分析和加工制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改进设计方案。并对原泵和改进后的样泵进行了性能测试和分析比较。改进后的齿轮泵性能优越,加工方便,成本低,寿命长。
1993年03期 274-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5 ] - 顾勤昌;
用计算机绘制分析单缝、光栅衍射图样的方法,具有数据处理快、绘制曲线简便灵活,在物理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993年03期 27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 ] - 顾勤昌;
用计算机绘制分析单缝、光栅衍射图样的方法,具有数据处理快、绘制曲线简便灵活,在物理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993年03期 27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 ] - 张家彬;
对目标规划中达成函数的优先级和权系数的选取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逐级调整法。并以制订生产方案为例,说明其用法。
1993年03期 284-288+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9 ] - 张家彬;
对目标规划中达成函数的优先级和权系数的选取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逐级调整法。并以制订生产方案为例,说明其用法。
1993年03期 284-288+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9 ] - 徐兰珍;王树林;
本文介绍了超导电性理论,论述了高TC超导薄膜红外辐射探测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参量及国内外的研究与发展状况,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1993年03期 28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 ] - 徐兰珍;王树林;
本文介绍了超导电性理论,论述了高TC超导薄膜红外辐射探测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参量及国内外的研究与发展状况,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1993年03期 28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