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

  • 第四届行为安全与安全管理国际会议暨第二届安全管理理论与实践国际会议将于2016年9月23~25日在西安科技大学举办

    <正>由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行为安全专业委员会)、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主办,西安科技大学承办,中国煤炭工业安全科学技术学会支持的第四届行为安全与安全管理国际暨第二届安全管理理论与实践国际会议将于2016年9月23~25日在西安科技大学举行。诚挚邀请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安全管理与相关领域教学、科研、生产的专家学者,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前来参会。会议主题范围:1.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2.行为安全及安全科学基础理论;

    2016年04期 v.36;No.150 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 ]
  • 第四届行为安全与安全管理国际会议暨第二届安全管理理论与实践国际会议

    <正>由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行为安全专委会、西安科技大学等主办,西安科技大学等承办的"第四届行为安全与安全管理国际会议暨第二届安全管理理论与实践国际会议"(会议主席:宋振骐院士,冯长根副主席(中国科协))将于2016年9月24~25日在十三朝古都西安召开,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参会,莅临指导!会议网址:http://bsm.xust.edu.cn重要日期:2016年8月20日,论文修改稿投稿截止;2016年9月23日,会议报到;2016年9月24-25日,会议交流。

    2016年04期 v.36;No.150 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 ]
  • 我校来兴平教授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正>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5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名单,我校能源学院来兴平教授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这是我校继徐精彩教授、邓军教授获"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后第三位获此荣誉的专家。来兴平,1971年出生于宁夏平罗,博士生导师、教授,本刊编委,我校安全技术及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围岩灾变控制方向带头人,在岩石力学及工程、采空区衍生动力灾害防治领域取得了许多代表性的创新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发明金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出版专著4部,SCI收录论文14篇、EI收录论文77篇,10余

    2016年04期 v.36;No.150 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8 ]
  • 会讯

    <正>为探索人类工效学以及人机工程的学术研究与行业应用,推动工效学及人机工程学科的发展,加强各研究院所、高校以及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人机工程专业委员会2016年度学术年会将于2016年9月19至21日在西安召开,会议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二一研究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人-机-环境重点实验室承办,西安科技大

    2016年04期 v.36;No.150 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 ]

  • 含水率对煤二次氧化自燃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邓军;邓寅;张玉涛;张嬿妮;

    为研究不同含水率煤二次氧化时的自燃特性,使用1/3焦煤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吸附、解析实验测试水分对煤空隙结构的影响,采用程序升温实验测试不同含水率煤初次、二次氧化自燃特征参数。研究表明:初次氧化后煤样孔结构主要以中孔为主,其孔体积和比表面积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在前期,原煤样产生的CO气体浓度大于不同含水率的水浸煤样,与CO2变化趋势相反;二次氧化煤样的CO,CO2气体浓度和放热强度处于初次氧化原煤样和不同含水率煤样之间,从而表现出不同含水率煤样在初次氧化后,其氧化活性大于原煤样,小于初次不同含水率煤样的氧化活性。为避免水分对煤自燃的影响,应加强对煤在水分的条件下发生初次氧化后煤二次氧化自燃的检测和预防。

    2016年04期 v.36;No.150 451-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28 ]
  • 采空区瓦斯与煤自燃协同防控关键参数研究

    刘振岭;文虎;刘洁;王伟峰;林海飞;

    采空区瓦斯抽采与煤自燃防控相互影响,工作面配风量、抽采负压和高抽巷位置等参数影响了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范围。通过在天池矿301工作面采空区内布置监测点并分析气体变化,确定了采空区瓦斯与煤自燃灾害协同防控的关键区域。结合瓦斯抽采和采空区煤自燃的耦合作用机制,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方法确定了工作面配风量、高抽巷位置以及推进度等主要关键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当工作面配风量为3 000~3 500 m3/min,推进度为1.39~6.84 m/d,高抽巷与顶板垂距为30 m,与回风巷平距为25 m,抽采负压为14.5~17.5 k Pa时,既能确保抽采效果,也可有效地防止采空区煤自燃。

    2016年04期 v.36;No.150 457-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0 ]
  • 矿工不安全行为“行为前-行为中-行为后”组合干预研究

    李磊;田水承;

    为了预防和控制煤矿工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减少煤矿重大事故的频发,文中从行为前、行为中、行为后3个方面构建组合干预策略集。采用系统动力学原理,构建矿工不安全行为"行为前-行为中-行为后"组合干预的SD模型,奠定仿真模拟研究基础。运用Vensim PLE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模拟研究,通过分析矿工不安全行为水平在干预下变化趋势,对比分析了矿工不安全行为"行为前-行为中-行为后"的干预效果,结果表明行为前干预效果最显著。

    2016年04期 v.36;No.150 463-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15 ]
  • 接长锚杆技术在复杂困难巷道中的应用研究

    刘奉明;

    在煤矿巷道支护中,锚杆锚索支护是最常见的支护构件,然而由于锚索延伸率过低,通常在巷道围岩产生离层时破断失效,有的直接整根锚索脱落,导致巷道支护强度降低,极易发生冒顶事故,特别是在地质条件相对复杂的巷道更为突出。文中以接长锚杆代替锚索为研究内容,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等方法,从巷道冒顶机理的角度分析接长锚杆和锚索的各自优缺点,进而阐述接长锚杆的优越性能。结果表明:接长锚杆的力学性与锚索对比有很大优势,能够较好地与煤岩体形成统一的承载结构,其自身长度远大于理论计算的巷道冒顶高度,且允许围岩发生较大变形,有利于巷道围岩形成楔形拱,增加了围岩的自承能力;节约钻孔和安装时间,从而提高巷道的掘进速度,进而节约巷道支护成本。

    2016年04期 v.36;No.150 470-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9K]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7 ]
  • 斜切分段短壁工作面顶板预裂爆破方案研究及应用

    刘程;李树刚;秦松;杨守国;

    针对急倾斜A3煤层伪斜布置的短壁工作面11A3E11顶板不易垮落,引发采空区遗留煤自燃、有毒有害气体积聚等安全隐患。为消除悬顶的影响,针对现场实际情况对比分析选择顶板预裂爆破方案,工作面切眼前方50 m采用初次放顶,之后循环放顶直至停采线,在现场实施中得到了适合此短壁工作面特定顶板预裂爆破的相应参数,包括了:钻机的型号;初次放顶和循环放顶爆破的装药量、封孔长度、钻孔倾角及爆破处理高度等。通过钻孔窥视、采空区风速测定、工作面回采跨落情形及液压支架阻力变化验证了顶板爆破的良好效果,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2016年04期 v.36;No.150 478-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4 ]
  • 基于FLUENT的含硫天然气泄漏数值模拟研究

    王亚超;罗振敏;肖旸;程方明;

    为了研究天然气输送管道发生泄漏后气体的扩散规律,以长庆油田第五采气厂输送管道为研究对象,利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计算。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数值模拟的物理模型,设置合理的边界条件,得到了不同风速下天然气扩散规律。结果表明:在静风条件下,气体的浓度和速度分布基本上呈对称分布。在风力的作用下,气体的浓度场向下风向发生了明显的偏斜,当风速为3 m/s时,喷射气流大约在泄漏口上方50 m处发生偏斜,当风速为5 m/s时,喷射气流大约在泄漏口上方35 m处发生偏斜,当风速为10 m/s时,喷射气流大约在泄漏口上方15 m处发生偏斜,而且随着风速的增大,射流偏离竖直方向角度也增大。同时风速越大,硫化氢对人体有危害的面积越小。

    2016年04期 v.36;No.150 484-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16 ]
  •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长10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探讨

    王变阳;董丽红;李广涛;刘佳庆;朱海涛;王康乐;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10油源一直存在争议,以志丹地区为例,试图通过对志丹地区可能为长10供烃的3套烃源岩的发育情况、长10原油族组成情况、生物标志化合物等特征的分析,开展油-源对比综合研究,探讨长10石油来源,为后期勘探提供科学依据。志丹地区长10原油样品具有饱和烃含量最高,芳烃次之,非烃和沥青质含量最低的特点。长10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显示出生油母质为低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混合成因,原油具有成熟度高的特点。通过对该地区长7,长9,长10等3套烃源岩的分析,认为该区长7烃源岩厚度最厚,长9次之,长10发育程度较低;生物标志化合物方面3套烃源岩在正构烷烃、萜烷分布上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主要差异体现在长7-长10,Pr/Ph有增高趋势,ααα20R构型的C27,C28和C29规则甾烷具有从"L"型为主到"V"型和反"L"型增加的趋势。综合分析认为,长10原油主要为长9烃源岩贡献,长10烃源岩有一定贡献。

    2016年04期 v.36;No.150 490-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4 ]
  •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致密砂岩沉积特征

    姚泾利;耳闯;齐亚林;赵靖舟;黄锦绣;白卓立;

    陇东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的重要产区之一,砂体成因类型包括砂质碎屑流、浊流和滑塌。针对陇东地区长7油层组,利用X井长7全井段取心资料,分别开展了厘米级砂体成因解释(小尺度)、不同成因(期次)砂体组合解释(中尺度)和测井相解释(大尺度)。通过厘米级砂体成因解释,识别砂质碎屑流成因砂体366层,单层厚度以0.3 m以下居多;识别浊流成因砂体225层,单层厚度以0.1 m以下居多;识别滑塌成因砂体91层,单层厚度以0.15 m以下居多。通过不同成因(期次)砂体组合划分,识别砂质碎屑流成因砂体共106层,浊流成因砂体共37层,滑塌成因砂体共38层。通过测井相组合解释,砂质碎屑流成因砂体厚度范围是0.6~6.03 m,浊流成因砂体厚度范围是0.6~6.14 m,滑塌成因砂体厚度范围是0.46~1.26 m.从各尺度砂体类型(或组合)厚度和层数2方面综合分析,砂质碎屑流成因砂体是长7主要的的砂体类型。各类型砂体的发育规律与中期基准面有较好的响应关系,砂质碎屑流成因砂体在中期基准面上升早期和下降晚期发育程度最高,浊流成因砂体在中期基准面上升早期-下降早期发育程度较好,滑塌成因砂体在中期基准面上升早期和晚期较发育。

    2016年04期 v.36;No.150 497-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4K]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26 ]
  • 扶余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孔隙结构变化特征

    汤小燕;张伟杰;龚爱华;刘之的;

    研究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孔隙结构及演化特征,对于制定剩余油开发方案意义重大。利用不同含水期密闭取心井的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及物性等分析化验资料,在翔实分析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分析手段查明了该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孔隙结构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扶余油田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与粒间溶孔,胶结物主要为泥质;由于注入水的冲刷影响,致使孔隙中的粘土矿物分散及漂移,进而导致胶结类型由中低含水期孔隙-接触式转变为高含水期的孔隙式;注水开发对孔隙半径均值和中值的影响较小;最大、平均孔隙半径相同的情况下,渗透性随着水淹程度加大,渗透率增大,而孔隙半径中值、孔隙半径均值变化较小。

    2016年04期 v.36;No.150 507-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4 ]
  • 不同运行方式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堵塞进程的影响

    张淑兰;郭宝;胡渭平;张章;陈言;

    探究并对比了不同运行方式下垂直潜流人工湿地(VSSF)的堵塞进程.试验结果表明,VSSF发生堵塞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填料层中不可滤物质的积累,基于不可滤物质积累的微观概念模型,填料层中被截留物质的含量随系统运行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被截留物质的增加则会直接导致填料层孔隙率和水力传导系数的减少。与连续试运行方式相比,间歇式运行方式的采用可使VSSF的雍水发生时间有所延迟,其填料层孔隙率与水力传导系数的下降速率亦有所降低,间歇式运行方式可有效减少不可滤有机物量,并可降低被截留物质的积累速率。另外,间歇式运行方式对VSSF中ORP的降低亦有一定的延缓作用,该运行方式的实施可有效缓解VSSF的堵塞进程,进而延长VSSF的使用寿命。

    2016年04期 v.36;No.150 514-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8 ]
  • 西安城市综合性公园改造研究——以长乐公园规划为例

    杨宇峤;崔迺璟;

    以西安东郊长乐公园综合改造工程为背景,融合了生态园林学、景观设计学和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理论,对该城市公园的生态改造、人文景区规划及改造效益进行了研究。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的景观设计要素入手,建立空间景观、植物形态和群落密度相适应的系统生态改造方案;并从区域历史文脉、人群活动特征和居住生活模式等进行了人文游赏、公益活动及科普教育方面的规划改造。为验证综合改造方案的可行性,针对该公园的自然生态效益、城市环境效益、人文社会效益3方面进行了预期评估。通过本研究,说明城市综合性公园改造有利于修复区域生态环境,调节区域微气候,弥合经济过快发展造成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与人文环境的缺失。

    2016年04期 v.36;No.150 52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29 ]
  • 路用水基聚合物稳定碎石养生及测试条件研究

    蒋应军;杨晨光;陈浙江;李寿伟;

    应用振动成型水基聚合物SRX稳定碎石试件,研究了SRX稳定碎石含水率变化规律及其对SRX稳定碎石力学强度的影响,发现干化温度T越高,SRX稳定碎石试件干化速率越快,并确定出0~105℃内干化温度T随干化时间t的变化规律;试件含水率对SRX稳定碎石力学强度影响显著,含水率为零时试件强度达到最大值;相对强度(Rcw/Rc0)与相对含水率(Δw)满足一定数值关系;干化温度与测试温度(0<T<105℃)对SRX稳定碎石抗压强度无显著影响。建议SRX稳定碎石养生及测试标准条件为:SRX稳定碎石试件成型后在90℃干燥箱内烘2 d后,室温下进行强度测试。

    2016年04期 v.36;No.150 528-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6 ]
  • 西安城区黄土冲洪积层CFG桩复合地基承载能力可靠度分析

    王铭;杨更社;叶万军;唐丽云;刘慧;荣腾龙;

    为西安城区黄土冲洪积层CFG桩复合地基设计和施工更加合理。搜集了西安城区冲洪积地层信息,得到含有黄土层的3种阶地。假设各随机变量之间相互独立,基于3种阶地的6个典型复合地基工程中36根CFG桩的工程信息,建立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无量纲极限状态方程,得到各随机变量的分布概率模型,利用Monte-Carlo法计算CFG桩可靠度指标,得到可靠度指标β平均值为3.033 6,低于《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给出的柔性结构上部平均可靠度指标3.2.结果表明:利用经验公式进行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设计能够满足工程的可靠度要求。研究成果可为西安城区黄土冲洪积层CFG桩复合地基及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2016年04期 v.36;No.150 534-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K]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5 ]
  • 干湿循环作用下膨胀土开裂和收缩特性试验研究

    叶万军;万强;申艳军;杨更社;董西好;王铭;

    膨胀土的变形特性包括裂隙性和胀缩性,其中开裂和收缩特性对于膨胀土边坡变形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取陕西汉中十天高速公路边坡膨胀土进行室内干湿循环试验,研究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脱湿过程中膨胀土的开裂、收缩特性,观察脱湿完全后裂隙的扩展特性,探讨收缩的方向性随干湿循环次数和初始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前2次干湿循环脱湿过程中,裂隙与收缩开展剧烈;脱湿过程中裂隙面积率先增大后减小,第1次干湿循环的裂隙面积率峰值最小,且出现时间较早;脱湿过程中收缩面积率先增大,后趋于平缓,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收缩面积率逐渐增大直至第三次干湿循环趋于稳定,前2次干湿循环其差值最大;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试样的变形量逐渐增大,收缩比开裂更早趋于稳定;裂隙的宽度和长度近似正态分布,裂隙面积概率随着裂隙面积增加逐渐减小;膨胀土的收缩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性质,初始含水率越高,各向异性表现越明显。

    2016年04期 v.36;No.150 541-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2K]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695 ]
  • 单轴压缩荷载下红砂岩不同张开度三维通透裂隙扩展机理研究

    张仕林;杜贻腾;李廷春;张国朋;刘启顺;

    采用自制的模具在圆柱体红砂岩标准试件上分别加工了不同张开度的通透裂隙,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张开度条件下岩石裂隙的扩展机理。试验结果显示,含裂隙试件的峰值强度、起裂强度以及弹性模量等力学参数随裂隙张开度的增大均呈线性减小的趋势,其中峰值强度的变化幅度较小,而起裂强度与弹性模量受裂隙张开度变化的影响较明显;不同张开度裂隙的初始起裂均在裂尖位置以翼裂纹的形式展开,扩展至峰值状态前后,受张开度的影响出现了明显差异。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加载过程中裂隙尖端拉应力集中区域随裂隙张开度的增大逐渐增大,但始终未到达试件边界,而剪应力集中的范围比较稳定基本不随裂隙张开度的变化而改变。

    2016年04期 v.36;No.150 548-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40 ]
  • 劳动力转移对农户煤炭消费量的影响研究——陕西农村的实证调查

    王萍;郑亚男;谷敬革;

    中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劳动力转移人数增多带来农民收入增加,煤炭等能源消费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利用陕西省农村地区"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生活能源调查"数据,运用Tobit回归模型研究劳动力转移在农户煤炭消费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人数的增加显著地降低了农户煤炭消费量;劳动力转移收入的增加显著地提升了农户煤炭消费量;劳动力转移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越高则农户煤炭消费量越低;最后为提高农民收入和煤炭的使用效率以及新农村建设发展提出建议。

    2016年04期 v.36;No.150 554-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4 ]
  • 煤炭供应链牛鞭效应量化研究

    云小红;张金锁;金浩;

    考虑一个煤炭勘探开采企业和一个煤炭销售运输企业组成的两级煤炭供应链,建立了煤炭市场需求服从SARMA时间序列过程,煤炭销售运输企业采用MA技术预测市场需求和Orderup-to库存策略的煤炭供应链牛鞭效应量化模型,并对该模型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和算例验证。研究表明:0<ρ<1,0<θ<1时,煤炭供应链必会产生牛鞭效应;L≤k≤S时,牛鞭效应值较小;季节性自回归系数、季节性移动平均系数、季节性循环周期、订货提前期和历史数据个数5个参数对煤炭供应链牛鞭效应有直接影响。具体而言,季节性循环周期的增大有助于减少煤炭供应链牛鞭效应,季节性自回归系数的增大并不总是能减少煤炭供应链牛鞭效应,而季节性移动平均系数和订货提前期的减少有助于减少煤炭供应链牛鞭效应。

    2016年04期 v.36;No.150 560-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1 ]
  • 煤矿“零伤害”安全理念解析

    李红霞;王璟;田水承;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安全管理行为或方式方法,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安全管理结果。为了真正理解"零伤害"安全理念的核心内涵,让煤矿员工主动按照"零伤害"安全理念的导向去行动,本研究对"零伤害"安全理念进行深入解析,分析该理念所具有的7个特性,建立"零伤害金字塔"以此说明煤矿"零伤害"的可实现性,构建由8个子理念组成的"零伤害"安全理念体系。研究表明,"零伤害"安全理念具有区域性、概括性、客观性、间接性、逻辑性、深刻性和灵活性。通过对非记录性事件(险兆事件与急救箱事件、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潜在危险源)的事前预防,可以避免记录性事故的发生,从而实现"零伤害"。"零伤害"安全理念的子理念包括安全制度理念、安全预防理念、安全责任理念、安全生产理念、安全标准理念、安全环境理念、安全事故理念和安全培训理念。

    2016年04期 v.36;No.150 567-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8 ]
  • 面向移动时空轨迹数据的频繁闭合模式挖掘

    王亮;汪梅;郭鑫颖;秦学斌;

    移动泛在感知设备的广泛普及为移动轨迹数据的大规模采集、存储与分析开拓了广阔的空间。通过对用户的移动轨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有价值的行为模式与特征,对于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based Service,LBS),城市交通管理,精准广告营销等领域均具有重要的价值。文中针对移动轨迹频繁模式规模过大、信息冗余问题定义了频繁闭合移动轨迹模式,以经典闭合序列模式挖掘算法为基础提出了适应于移动轨迹数据的频繁闭合模式Close Traj算法,分别通过对仿真数据与真实数据的实验测试,结果显示文中所提出的Close Traj算法对于频繁闭合移动轨迹模式挖掘问题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同时在运行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016年04期 v.36;No.150 573-576+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5 ]
  • 煤岩介质中无线通信频率及衰减机制研究

    王伟峰;侯媛彬;李珍宝;邓军;

    为给矿井煤岩体介质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基于麦克斯韦方程,建立了煤岩体介质中电磁信号衰减模型,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方法,得到煤岩体介质中电磁波的合理通信频段、衰减系数及趋肤深度等参数。结果表明:煤岩体的电性参数、孔隙率、温度、湿度是影响电磁信号衰减的主要因素;为保证电磁波在煤岩体介质中良好的传输性,通信频率≤1MHz;在单一有耗煤岩体介质中,电磁信号衰减系数大小为无烟煤>褐煤>肥煤>焦煤>贫煤,石灰岩>泥岩>粗砂岩>砂岩>细砂岩;井下电磁信号传输的有耗媒质为多元混合介质,为保证趋肤深度δ≥5 m,通信频率需满足f≤0.21 MHz.研究结果对确定适用于采空区的WSN最佳通信频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016年04期 v.36;No.150 577-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1 ]
  • 改进的基于均值滤波的单幅图像去雾算法研究

    吴延海;张婧;陈康;

    雾天条件下采集的图像存在低对比度和低场景可见度问题,传统的去雾算法时间复杂度高、速度慢,无法应用于实时图像处理。为此,结合大气光特性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均值滤波的单幅图像复原方法。该方法以大气散射模型为基础,首先利用均值滤波得到准确的大气耗散函数;引入直方图修正机制下的自适应保护因子,更正明亮区域的大气散射函数;大气光采用效率更高的四叉树算法求解;最后由大气散射模型计算复原图像并进行图像的亮度调整,从而得到一幅清晰的无雾图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场景适应能力强,复原图像色彩感丰富。与经典的去雾算法相比,该算法在保证去雾效果的同时,克服了导向滤波算法时间复杂度高、速度慢的缺陷。

    2016年04期 v.36;No.150 583-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1 ]
  • 粉煤灰纯碱煅烧熟料的铝浸出率研究

    陈杰;刘永;黄庆享;车明超;李思琼;高尚勇;

    以山西朔州燃煤电厂高铝粉煤灰为对象,研究了煅烧温度为880℃,保温90 min条件下,粉煤灰纯碱煅烧后熟料在硫酸溶液中的铝浸出条件,揭示了铝浸出过程的动力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H2SO4溶液的浓度在7~9 mol/L之间,固液比(g/L)为1∶4、浸取时间在30~40 min之间、浸取温度在70~90℃之间时,可获得较高的氧化铝浸出率;H2SO4溶液浓度与浸取温度对氧化铝浸出率影响较大,浸取时间对浸出率影响不明显。煅烧熟料浸出过程符合液-固多相反应的内扩散控制模型,反应表观活化能为7.65 k J/mol.

    2016年04期 v.36;No.150 589-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8 ]
  • 航迹移动模型下的复飞航迹自动生成算法

    何光勤;张淼;赵茜;

    随着现代计算机科技的发展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飞行程序设计人员可以直接利用数字方式获取使用机场空域内的障碍物位置和高程信息。飞行程序设计已逐步从手工设计阶段过渡到自动化实现阶段。飞行程序设计关注进离场程序、进近程序设计,其中进近程序的复飞航段是飞行过程中最重要的航段,其设计受障碍物分布、高度、导航台位置等诸多因素限制。基于DOC8168文件要求,结合传统复飞程序设计流程,对复飞程序的直线航段、转弯航段以及保护区的设计进行研究,明确了复飞程序设计的关键和难点在于复飞点、复飞爬升点和复飞转弯点的选择以及航迹航向和爬升梯度的确定。利用Arc GIS软件同时结合飞行程序设计流程,运用空间数据处理、编辑和空间分析组件,提出一种复飞航迹自动生成算法。该算法将最优复飞航迹、复飞程序保护区、风螺旋线、直线保护区与转弯保护区的衔接部分等绘制功能实现,且符合飞行程序设计规则要求,同时实现了飞行程序设计流程自动生成的需求。

    2016年04期 v.36;No.150 594-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8 ]
  • 比较视野下的高校学报分析研究——以《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8—2013年数据)为例

    李克永;田水承;杨忠民;

    通过查阅文献法和对比分析法,查阅影响学术期刊的主要影响因子,作为高校学报科技期刊比较分析的主要依据。以指标对比分析为重点,以制定措施为落脚点,按照现状对比—指标分析的思路,以现状对比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比较分析学报与同类学报的办刊规模、载文情况、对比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学报主要影响因子,比较分析与同类高校学报在竞争中的位置与发展态势,明确学报发展的前景及存在问题。通过核心期刊遴选指标、权重及检索数据库,明确学报引证指标的优劣情况及发展面临的挑战。

    2016年04期 v.36;No.150 599-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2 ]
  • 高校学报评审专家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高佳;

    针对部分高校学报对审稿人的信息管理不够完善,并且难以系统维护专家数据库,不能及时获取专家的相关信息而导致影响稿件正常审阅工作的问题,文中提出了基于Web平台的高校学报评审专家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架构,设计开发了专家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管理功能、查询功能和维护功能模块。同时,研究提出了主要功能模块在SQL Server数据库平台和C#语言支持下的实现方法。该系统可实现编辑部的资源共享,有助于编辑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快捷、方便地找到合适的审稿专家,确保期刊的学术质量。

    2016年04期 v.36;No.150 604-6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1 ]
  •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正>《西安科技大学学报》是由西安科技大学主办的、以矿业类为特色、兼顾理工学科各门类的综合性学术性期刊。本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面向全国矿业领域及相关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为繁荣我国煤炭科学事业

    2016年04期 v.36;No.150 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5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