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怀恒;
本文以岩石的应力-应变全程实验曲线的基本特征简述了岩石破坏的渐进过程及塑性应变硬化(反软化)特性、岩石的临界状态的概念以及相应的弹——塑性模型。同时,考虑到岩体结构特征及节理面的力学性质,给出便于有限元分析的本构关系及程序处理原则。
1982年01期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K]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5 ] <正> 以科学的心肺复苏设备代替手动复苏,是当前国内外医学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我院教师鲍梁、王大鹏、张友多等同志,在总后西安干休所有关同志配合下,提出该复苏器的理论原理、设计图纸,试制样机。随后在西安中心医院的协助下进行临床试验。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研制成功抢救病人的新设备——体外心肺复苏器。
1982年01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 ] - 邓宝;
本文是从生物的演变论述地层的划分。根据化石保存的情况,螺旋笔石从幼小笔石体至成年的大型笔石体皆具有不同形态特征,例如始部紧缩旋卷,纤细而直;末部有规则旋卷或直、或弓形。笔石枝的宽度,胞管的变化皆有规律可寻。总的特征仍属Spiralis group式的。它们这些变化与地层的顺序有密切关系。它们的发育趋向演化为弓笔石与当时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笔者就这些笔石体的复杂化趋向划分地层,即以弓笔石的出现作为中志留统(s_2)的开始。
1982年01期 14-19+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6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3 ] - 韩大中;
作为欧氏平面的一种点变换,定义了D类微分方程组确定的点变换,并论证了它的基本性质。给出了在解决D类微分方程组周期解的存在、分类、各类周期解数目的关系式等问题中点变换法的应用。
1982年01期 2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 ] -
<正> 第二届国际笔石大会于一九八一年九月在英国剑桥大学赛德威克博物馆举行。来自十四个国家的专家出席了会议。我院邓宝赐教授偕同南京大学、西北大学两位教授代表中国应邀参加了会议。笔石,是一种早已灭绝的群体海牛动物化石,是确定早古生代地层层位的标准分子,可进行世界性地层对比。邓宝副教授曾于一九五九年在陕西省紫阳首次发现弓笔石,填补了我
1982年01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 ] - 钟奉俄;
关于曲拐传动多头钻的振动问题,目前还缺乏理论上的分析。在设计上,一般认为只要“三心”重合就可以消除振动。本文对拐板的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即使“三心”重合,仍可能出现剧烈振动——参数共振。给出了避免参数共振的条件。
1982年01期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 ] - 刘建生;李树茂;
本文从理论上论述了质量效益在企业经济效益中的核心支配地位,对质量效益概念及质量效益的核算原理作了探讨,确认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可靠保证,说明了我国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中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管理效益、社会效益、思想效益、人材效益等。
1982年01期 4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0 ] <正> 全国煤炭高等院校第一届采煤学年会由西安矿业学院和中国煤炭学会开采分会共同筹办,于1981年9月19日至9月26日在西安召开。29个单位的82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代表们在年会上交流了科学研究论文、报告30篇;有关教学文件、资料及经验29篇。这些文著涉及到采煤学科研和教学的各个领域。其中:山东矿业学院沈光寒副教授的《用电子计算机予计地表移动与变形》;贵州工学院况礼澄副教授的《矿井运输系统的随机摸拟》;
1982年01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 ] - 傅炳章;梁绍暹;
河南宜洛煤矿寒武系地层中岩石类型较全,沉积构造发育。主要岩石类型有:钙质石英砂岩、含海绿石钙质石英砂岩、纹层状泥灰岩、淀晶砂质粒屑灰岩、鲕粒灰岩、豆粒灰岩、骨屑灰岩、砂屑灰岩、迭层石灰岩、核形石灰岩、凝块石灰岩以及纹层状白云岩和鲕粒白云岩等。沉积构造有纹层构造,薄互层层理、羽状交错层理、冲洗层理、中小型交错层理及粒序层理,波痕,干裂、雨痕,鸟眼构造、冲淤构造、潮渠以及迭层构造、虫迹和包卷层理。文中对它们的特征作了描述,并附有一些照片。在叙述了岩石类型和沉积构造之后,接着分析了各组的沉积环境,最后总结了本区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的沉积特征。
1982年01期 53-58+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4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4 ] - 李晋;陈扬杰;任大伟;
在铜川地区石炭纪煤系地层顶部、5号煤层的上部,有一层位稳定、分布广泛,厚度为0.2—0.4米的夹矸。经偏光显微镜、化学分析、差热分析、x射线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鉴定表明,是一仲由高岭石组成的,成分很纯、颗粒粗大、结晶良好的高岭石粘土岩。据微量元素含量,此高岭石系淡水沉积。在煤层成岩阶段,有大量腐植酸存在的条件下,再结晶形成的沉积自生高岭石。此高岭石粘土岩可作为标志层,用来对比煤系地层及煤层,并可进行成因环境分析。由于它与山西大同高岭石泥岩,山东新汶高岭石泥岩极其类似,还可用作优质陶瓷原料。
1982年01期 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8 ] - 何唐镛;
文中列举作者近期完成的相似材料锚固体试验资料,探讨了全钻孔胶结式锚杆在均质及节理岩体中的作用机理,研究了不同因素对试块强度增长系数的影响,指出了锚杆长度与密度的合理范围,论证了节理岩体中先锚后注的优越性。
1982年01期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0 ] - 张燕美;
我们按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制造了火花试验装置,并对其附属电路进行了改进,以保证控制可靠。试验项目包括:电阻电路、电感电路、电容电路、以及电感元件并联二极管电路的引爆性能,绘制了临界点燃特性曲线。试验结果表明,仿制装置在结构、材质和制造工艺等方面部达到IEC要求,试验曲线灵敏度与稳定度亦符合要求,可供进一步开展矿井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课题的研究。文章将试验结果和IEC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
1982年01期 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2 ] - 张光富;
计算任意变截面曲梁的位移,是在虚功原理的基础上,对变截面曲梁的面积和惯性矩的倒数,沿其轴线假定呈线性的阶梯状,引用极座标系的单位阶梯函数(θ-θ_i)_+~0的线性组合f(θ)=sum from i=1 to n-1[f(θ_i)](θ-θ_i)_+~0+f(θ_0+0),来描述其几何量的突变现象,用分部积分法导出求任意变截面曲梁位移的公式。若与总和法相比较,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计算量少,精度高的优点,但是应用范围不及总和法广泛。
1982年01期 8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0 ] - 刘听成;
本文介绍了适用技术的基本概念及现代适用技术思想兴起的主要背景。重点是结合我国国情和过去煤炭工业发展科学技术的经验教训,探讨了我国煤炭工业发展适用枝术的必要性,并对我国煤炭工业如何开发和推行适用技术提出了若干建议。
1982年01期 9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 ] -
<正>~~
1982年01期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