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部高应力松软岩层稳定性监测及实验研究

    伍永平;来兴平;南葆;王海龙;蔡美峰;

    深部开采中巷道维护理论与浅部有十分明显的区别。这种差别的根源在于岩石赋存环境上的差异,尤其是深部高应力条件下岩石表现出十分特殊的力学行为。通过对宁夏石嘴山一矿38区+600 m轨道巷的工程地质调查、岩石力学实验、围岩变形与应力观测等,获得了宝贵的数据信息,为现场进行工业化试验和最终解决采掘接续和安全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5年04期 407-410+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6K]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2 ]
  • 双鸭山集贤煤矿煤样自燃性程序升温实验研究

    邓军;杨戍;

    采用程序升温实验装置,研究双鸭山集贤矿不同粒度煤样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与氧反应的特性。通过实验分析,得出双鸭山集贤矿煤自燃预测预报的主要指标气体为CO。通过计算得出不同粒度煤样的耗氧速度和CO,CO2,CH4等气体的产生速率,以及这些特性参数随煤温和粒度的变化规律。进而分析得出该矿煤样自燃的临界温度为65~75℃。为双鸭山集贤矿煤自然火灾的预测预报提供依据。

    2005年04期 411-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47 ]
  • 高速公路与下伏煤矿采空区的长期稳定性分析

    张志沛;王芝银;刘旭;

    针对某高速公路下伏煤矿采空区的实际勘察资料,使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该高速公路下伏煤层随采矿过程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模拟了煤层开挖前后整个岩体中的应力、应变状况及塑性区变化规律;分析与评价了该高速公路修建后煤矿采空区的应力与变形的特征,并对采空区的长期稳定性进行了评价预测。结果表明,该高速公路下伏的采空区变形尚未完成,必须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2005年04期 415-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1 ]
  • 覆岩移动特性的数值模拟及其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

    夏红春;程远平;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生产中的主要事故之一,特别是在高瓦斯煤层群条件下,如何消除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对实现煤与瓦斯的安全高效共采是非常重要的。文中根据某矿具体地质条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首采煤层的开采对远程卸压煤层的卸压作用,结合大量现场实测数据,论证了对远程卸压瓦斯进行抽放从而实现在高瓦斯煤层群开采条件下煤与瓦斯安全高效共采的可行性。

    2005年04期 420-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3 ]
  • 急斜特厚煤层开采方法转变顶板垮落及防治

    肖江;

    急斜特厚煤层的开采在中小型煤矿一直沿用大放高非机械化开采方式,造成采区回采率低下,煤损严重。由于目前的煤炭效益越来越好,许多原有的地方煤矿开始进行采煤方法的改革,其中在从房柱式开采向综放开采转变过程中出现的顶板垮落现象直接危害到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文中通过相似模拟实验对此进行了研究,得出控制顶板垮落动力灾害的关键在阶段煤柱的留设。

    2005年04期 425-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7 ]
  • 综放巷内充填原位沿空留巷工业性试验

    马立强;张东升;

    针对常村煤矿S2-6综放工作面采用传统技术沿空留巷的难点,提出综放巷内充填原位沿空留巷新技术。根据上覆煤岩层活动的空间特征及分期规律,引入关键层理论,建立综放沿空留巷的围岩结构力学模型。在对原巷道进行有效加固和扩帮支护基础上,结合高水速凝充填材料的性能,确定了充填体支护及其加固设计参数。采用合理的实施方案和充填工艺,井下工业性试验达到了预期效果,证明了综放巷内充填原位沿空留巷的可行性,具有推广价值。

    2005年04期 429-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7 ]
  • 构造介质对采动损害控制机理的数值试验研究

    白红梅;夏玉成;雷通文;

    采用岩石破裂与失稳分析系统(RFPA),对不同构造介质条件下煤矿区的采动损害分别进行数值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同样强度的开采下,坚硬覆岩具有较强的抗扰动能力,地下开采对地表损害相对较弱;而软弱覆岩抗扰动能力较弱,开采比较容易引起地表损害。结论对于进一步研究煤矿区环境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及有效地控制煤矿区的环境灾害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2005年04期 434-437+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3 ]
  • 煤矿安全信息网格GIS的系统框架研究

    孙艺珍;龚尚福;

    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数据密集、计算密集、资源分散、异构等问题制约了行业应用和信息化发展。网格作为新一代高性能计算环境和信息服务基础设施,能够实现动态跨地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本文中从简单的煤矿安全信息网格的搭建出发,根据煤矿安全信息系统的需求特点,以“服务”为中心,设计出从信息获取、处理到应用的完整的MSGGOA的7层结构,并在对空间数据互操作以及MSGG管理平台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其在服务端的集成方案。

    2005年04期 438-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2 ]
  • 火灾烟气浓度弥散过程中分岔与奇异性研究

    杨振宏;马德仲;常心坦;汪秀嶂;何娟霞;王祥尧;张旭华;

    结合某大型储油罐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建立了火灾烟气浓度及其随时空变化的数学模型;借助ALOFT-FT软件,揭示火灾烟气浓度弥散过程中的分岔和奇异性;利用三维多彩散点和三维矩阵技术对火灾烟气中CO,SO2和PM10的分岔和奇异性实现可视化,绘出了在下风向轴线上和地表上火灾烟气中CO,SO2和PM10浓度的弥散燕列图和弥散燕影图,为制定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火灾事故人员疏散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005年04期 443-446+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8 ]
  • 锅炉爆炸事故危害半径的近似计算

    牛国庆;徐志胜;王海娟;

    锅炉爆炸是十分严重的灾害性事故,它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还会导致人员伤亡。正确预测事故后果可以为事故的防范提供必要的帮助。文中介绍了用TNT当量法近似计算锅炉爆炸事故危害半径的原理、计算方法和程序,最后进行了实例计算。

    2005年04期 447-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74 ]
  • 神经网络BP模型在室内轰燃预测中的应用

    王成武;李树刚;岳海玲;李孝斌;

    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室内轰燃预测方法,评述了人工神经网络和BP网络模型的特点以及神经网络在轰燃预测中的工作原理和网络构建方法,提出了预测轰燃的神经网络预测法,进行了有效的验证。由于室内火灾受建筑材料热惯性、开口通风因子、燃料热释放速率和房间内部尺寸等多种因素影响,传统轰燃预测方法存在多方面的局限性,而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是合理、可行的方法。

    2005年04期 452-45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3 ]
  • 群桩基础的可靠性分析

    谷拴成;田晓艳;李源;吴翔天;

    用一维高斯随机场理论,研究了钻孔灌注桩极限承载力的统计参数。相关函数法和方差函数法被用来计算土层的相应范围,通过静力触探和静载荷试验确定钻孔桩的极限承载力的统计特性。考虑到群桩效应,通过桩基础的沉降量来计算其效应,而且单桩和群桩的可靠度由Monte-carlo法来确定。最后与不考虑随机场理论的结果进行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桩基础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可靠度。

    2005年04期 456-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2 ]
  • 高层建筑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控制

    赛云秀;李源;田晓艳;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控制是施工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由内外温差引起的温度收缩应力是致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因此,控制好内外温差和温度变形是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重要方法。文中依据现有理论与工程经验,结合具体工程的结构特点采取措施,对高层建筑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2005年04期 461-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8 ]
  • 钢筋混凝土空心剪力墙弯剪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许淑芳;张兴虎;王琼梅;张锐;

    通过对3个钢筋混凝土空心剪力墙弯剪试件在低周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探讨了两种不同配筋试件的破坏机理、变形特征、截面钢筋的应变情况及其极限承载能力。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墙端无暗柱的剪力墙发生承载力很低的脆性破坏。在空心剪力墙端部设置暗柱可以明显提高墙的承载力和延性。文中给出带暗柱空心剪力墙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2005年04期 465-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68 ]
  • 裂隙岩石疲劳损伤变形规律CT试验初探

    郑孝军;胡志军;刘倡清;温克珩;李明飞;

    基于对裂隙岩石的细观CT试验,对含有单一裂纹的贵溪红砂岩在单轴疲劳荷载作用下的损伤扩展机理和演化过程进行了初步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有预制裂纹的红砂岩的损伤演化和裂纹的扩展受到预制裂纹的影响,破坏裂纹从预制裂纹尖端起裂,并且最终破坏发生于含有最大预制裂纹的层面。

    2005年04期 469-472+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51 ]
  • 旋翼转速调节放大器综合测试系统的研制

    倪陈强;贾立好;郝迎吉;

    介绍一种基于虚拟仪器的飞机旋翼转速调节放大器综合测试系统。该系统运用前端单片机智能化模块和LabWindows/CVI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数字低频精密信号源、数字恒流源、多路数字存储示波器、多路模拟信号采集、自动多工序检测和报表打印等功能。该综合测试系统可移植到多种设备的测试系统中去。

    2005年04期 473-476+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3 ]
  • 一次一密的密码算法研究

    焦占亚;曾永莹;刘海峰;

    建立了一个由多项式的同余类组成的代数系统,证明了该代数系统是有限域,说明域中任意多项式的逆多项式存在且唯一,详细描述了一种多项式求逆的方法和用域中的多项式对明文进行加密和解密的算法,从而给出了一新的密码系统。该密码系统中的算法属于一次一密算法,安全性高,适合于大量数据的分组加密。

    2005年04期 47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4 ]
  • 多最小支持度下的关联规则及其挖掘方法研究

    刘南艳;杨君锐;

    数据挖掘指的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隐含的、事先未知的、并且潜在有用的知识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数据库和信息决策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方向之一。关联规则是当前数据挖掘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获取具有更高价值的规则是该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针对目前大多数挖掘算法只能发现单一支持度下的关联规则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支持度的挖掘策略及在原有AprioriTid算法基础上的改进算法。

    2005年04期 481-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4 ]
  • 无线局域网在大型灌区监控网络互联中的应用

    张坤鳌;

    大型灌区监控系统互联是数字化灌区的物理平台。搭建这些平台可以实现节约用水与水利资源的综合调度,有利于灌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于这些监控系统分布在边远地区,实现它们的互联已经成为数字化灌区建设的一个关键性技术。文中根据陕西省交口抽渭管理局田市抽水站远程监控系统工程实践,详细论述了无线网桥、无线天线等设备的选型、以及它们的安装设计和调试,为今后数字化灌区建设提供了一些参考。

    2005年04期 485-487+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1 ]
  • 高性能新型控制策略与控制结构的研究

    白晶;李华德;

    在对各种控制策略与控制结构进行深入理论研究与仿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自适应逆控制策略及带有干扰观测器的控制策略,是提高系统鲁棒性与抗扰性的最佳结构;对于参数时变造成的对象不确定性及外部干扰,其局部反馈量df可完全予以抵消;控制器Gc(s)只需等于对象模型的逆G-m1(s),并不需等于对象的逆的Gp-1(s)。由该控制策略实现的系统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

    2005年04期 488-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9 ]
  • 预测三步搜索算法在视频压缩中的应用

    王燕妮;李国民;

    针对目前视频压缩编码标准中运动估计算法耗时且容易产生方块效应的运算环节,考虑到视频图像之间的局部相关性,提出一种预测三步搜索算法。利用同一视频图像中的相邻宏块运动矢量相似的特征,采用预测当前块的搜索起点,并以预测的中心点进行搜索,减少搜索范围和搜索点数目。与现有全搜索算法、三步搜索算法相比,该算法的运动估计准确性高,搜索速度快。

    2005年04期 492-494+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9 ]
  • 机械手抓取排序问题(MSP)的最小权匹配算法

    陈刚;徐青川;

    介绍了中药电子调配中心机械手抓取排序问题(MSP),并分析描述了其运行过程;在分析中药电子调配中心机械手抓取药材运动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MSP的网络模型,并给出了求解MSP的“最小权匹配算法”;对“最小权匹配算法”的证明及实例研究表明,最小权匹配算法具有性能比为3/2的优良性质,应用该算法求解MSP可较好地提高计算效率。

    2005年04期 495-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2 ]
  • 基于决策理论的数字调制信号识别

    张鸣;韦惠民;闫红梅;张军;

    由于多调制的存在,对于一个通信信号进行接收解调的前提条件是首先要确定该信号的调制样式,因此信号调制样式的自动识别是软件无线电接收机中必须具备的功能之一。文中研究了6种常用数字调制信号识别的特征参数集,并采用决策树判别方法进行分类识别。仿真结果表明,在SNR≥5 dB时,识别正确率在99%以上,且当SNR≥20 dB时,识别正确率达到100%。其特点是,算法简单,识别正确率高,达到了自动分类识别的目的,并有利于实现识别的实时化。

    2005年04期 499-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0 ]
  • 一类非自衡加滞后系统的免疫Smith控制

    陈蓓;回立川;郑恩让;

    以不确定的非自衡大时滞过程为研究对象,把常规的Smith预估器嵌入双闭环预测控制系统中,并引用先进的免疫控制系统对控制器参数进行在线修正和调整,使系统达到了理想的控制效果。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控制方法不仅可以消除时滞给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跟踪迅速,且鲁棒性好,能够有效地抑制干扰,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动静态特性。

    2005年04期 503-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9 ]
  • 大客车操纵动力学14自由度模型仿真研究

    寇发荣;

    在系统分析大客车结构和载荷分布的基础上,根据乘员人体工效学和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起了考虑乘员人体和纵向制动力的大客车14自由度操纵动力学模型。同时还给出了应用该模型对大客车高速制动操纵稳定性进行仿真的一些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横向稳定性的安装位置较大地影响客车的操纵稳定性能。

    2005年04期 507-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1 ]
  • 三极CNT-FED的封装技术制作研究

    李玉魁;朱长纯;

    通过采用低熔点玻璃封接技术和高温烧结工艺,实现了稳定可靠的场致发射平板显示器高真空封装。新型的阴极粘贴技术可以实现对各种片状阴极材料进行装配,避免了碳纳米管阴极的损伤,具有制作大面积显示器件的潜力。所制作的三极结构平板显示器样品具有良好的场致发射特性以及大的阳极电流。

    2005年04期 511-513+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2 ]
  • Co3O4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表征

    韩立安;

    采用草酸盐共沉淀法成功制备了不同粒径的Co3O4纳米颗粒,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30nm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低于430℃时,产物中含有CoO杂相;430℃以上时,产物为纯相Co3O4纳米颗粒。Co3O4纳米颗粒(30 nm)为立方尖晶石结构,晶胞参数a=0.807 35 nm。颗粒形貌基本为球形,颗粒大小分布较均匀。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颗粒尺寸明显增加。

    2005年04期 514-516+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5 ]
  • 三相比率对三元料浆流变性及燃烧性的影响

    郭延红;王维周;张东亮;

    选用适当的分散剂和乳化剂制备出了油、水、煤组成的三元混合料浆———水基油水煤浆及油基油水煤浆。并研究了三相比率对两种三元料浆流变性和粘度的影响,探讨了三元料浆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油基和水基三元混合料浆均为屈服假塑性流体,油基煤浆的粘度随外相油含量的减少及内相煤水比率的增加而增大;水基煤浆的粘度随水油比率的降低及煤油比率的增加而增大。燃烧性实验表明,三元料浆的燃烧性能良好,燃烧效率高,是一种工业应用前景广阔的浆体。

    2005年04期 517-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5 ]
  • PMMA微管的模板法制备与形貌分析

    熊善新;王琪;

    采用模板合成技术,以阳极氧化铝膜为模板,通过化学聚合法制备管径为200 nm,长为数微米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管阵列。经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表征PMMA微管阵列的结构和形貌,结果显示PMMA微管具有与模板孔洞相似的形状、大小和排列,微管的壁厚为40~60 nm;除管状结构外,还存在丝状和类似竹节状的结构;不同结构微管的形成与单体的充填程度有关。

    2005年04期 521-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8 ]
  • 煤炭资源开采系统评价

    王建设;侯渡舟;李慧民;朱宾梅;

    煤炭资源开采系统不仅要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而且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回采率,保护环境和发展循环经济。文中从国民经济的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了煤炭资源开采系统的目标和其主要影响因素(产量、售价、成本和投资);确定经济净现值作为评价指标,考虑资源本身价值、矿井服务年限、资源回采率、环保投资比例等因素,建立了煤炭资源开采系统评价数学模型,用于计算经济净现值,优选煤炭资源开采系统方案;简要说明了该模型的求解方法,并以实例说明了模型的应用价值和考虑资源本身价值的重要性。

    2005年04期 525-527+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5 ]
  • 基于价值工程的清单计价评标方法研究

    张金锁;尚梅;

    以我国建筑业与世界接轨,建筑市场深化改革,清单计价方式正式推行为背景,从评标的角度探讨如何更有效地推行清单计价方式。基于价值工程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总成本完成满足用户要求的功能的核心,探讨了在评标过程中遵循价值工程的理念,将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技术评审,商务评审,特别是商务评审中有别于传统计价模式的无底招标、主要单价评审纳入到价值工程的工作流程中,将标书的评审转换为对每个有效投标人的价值系数的简单数学比较,并以此作为选择中标人的依据。同时,对个别成本的界定问题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2005年04期 528-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6 ]
  • 银行信贷投向的灰色评判研究

    高雅翠;

    金融体制改革决定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合理的信贷投资结构是提高银行价值的根本保证。银行在进行信贷投向决策中不仅要考虑企业的经营现状,更要思考企业的未来经济发展态势。文中以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北方某市为例,在工业产业现状系统调查的基础上,从不同侧面选定了8个指标来评价不同行业的经营现状,重点利用灰色系统建模预测方法实现了不同行业未来3 a经济状况的指标预测,最终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该市不同工业行业的未来经济前景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对于银行信贷投向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5年04期 533-536+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8 ]
  • 基于Web的工程制图课助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尉朝闻;孙向红;

    在校园网普及的今天,工程制图CAI课件用于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针对工程制图学时压缩、合班上课、答疑困难等实际情况,实施网络教学已迫在眉睫。工程制图网络型教学集备课、授课、答疑、测试、讨论等功能,可解决工程制图教学改革中面临的诸多难题。文中以工程制图课“制图基本知识”“投影理论”“工程图样”3大内容为教学目标,设计开发了基于网络的工程制图助学型CAI系统的总体框架、设计方法与工具,以及系统实现网络化的主要技术问题。

    2005年04期 537-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9 ]
  • Zpk环上的BCH码的构造

    钱建发;朱士信;

    BCH码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一类性能优良的线性纠错码类,它具有很强的纠错能力。特别是它具有严格的代数结构,因此它在编码理论和实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知有限域Fp上长度为n=pm-1,设计距离为d的本原BCH码,在Galois环上通过对BCH码的生成多项式的Hensel提升,构造得到了Zpk环上的BCH码,且其最小距离至少为d。

    2005年04期 540-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8 ]
  •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总目次

    2005年04期 543-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 ]
  •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2005年04期 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