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树刚;赵鹏翔;潘宏宇;肖鹏;
运用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分析了煤对甲烷吸附能力受其含水量的影响。利用WY-98B型瓦斯常数测定仪,分别对2种煤样在不同含水量时吸附甲烷气体的等温吸附曲线、Langmuir压力、吸附常数a,b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得出了煤对甲烷吸附量随压力的变化关系式及Langmuir吸附常数ab,随煤样内水含量变化的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煤样依然满足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吸附常数a,b与煤样中含水量的变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相关性。
2011年04期 v.31;No.120 379-382+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引用频次:9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86 ] - 王水利;葛岭梅;
矿井瓦斯中CH4与N2和CO2的有效分离是解决低浓度瓦斯回收利用的技术关键。为此,利用自制的吸附装置,研究了CH4,N2,CO2及其两相混合物在MCM-41介孔分子筛上的吸附、分离特征。结果表明,MCM-41对CO2的吸附选择性最好,CH4次之,N2最差。1∶1 mol两相混合气体吸附时,CO2/N2的分离系数最大,其次为CH4/N2,而CH4/CO2在测试压力下无有效分离作用;较低的吸附压力有利于CO2和N2以及CH4和N2的分离。
2011年04期 v.31;No.120 383-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5 ] - 冯仗伟;屈永利;袁晓翔;任宏安;许满贵;
对澄合矿区东西区5#煤样进行了自燃程序升温实验。通过实验确定该矿区东西部5#主采煤层煤样的临界温度、裂化温度以及CO,CH4气体浓度与温度关系等自燃特性参数,并进一步分析了两区耗氧速度、C2H6,C2H4等气体的变化规律,对澄合矿区东西区5#煤的煤自燃规律做出了初步的探讨。研究结论对该矿区煤自燃预测预报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1年04期 v.31;No.120 388-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8 ] - 陈治中;吴学明;伍永平;
采用平面物理模拟实验,运用数字化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技术对构造应力复杂煤层顶板在开采扰动中的局部损伤、变形及破裂过程进行了实时监测分析,对微裂隙结构及其与之对应的声发射动态参数进行了深入研究。定量揭示了工作面不同开采技术条件下构造复杂顶板覆岩介质局部化损伤-破裂-失稳规律,为类似地质环境下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矿山压力预警与围岩动力灾害控制提供有益借鉴。
2011年04期 v.31;No.120 393-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7 ] - 郭莉;
首先阐述了国内外在能源需求预测方面的研究现状,以此为基础,采用灰色模型预测法分别对中国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需求量进行预测,综合确定了三大能源2011-2020年的需求量。据此提出了中国未来能源开发及利用的建议:以技术为支撑,节能优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调整煤炭内部结构,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加大开发利用天然气;大力开发新能源。
2011年04期 v.31;No.120 398-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53 ] - 赵建会;李磊;
运用Fluent软件对非对称翅片管换热器空气侧的流动与换热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非对称翅片管的管中心位置对换热特性的影响,研究了7种不同比值和不同迎风面流速下的空气侧压降与换热特性,当管中心到翅片前后边缘距离的比值为1.32时,可获得最大的换热量。在相同的工况下,通过与对称翅片管比较得出,非对称翅片管比对称翅片管的换热量最大增加10.01%,而压降最大增加3.38%.
2011年04期 v.31;No.120 403-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1 ] - 任建喜;高廷廷;
以西安地铁2号线北大街地铁车站北区深基坑工程为依托,完成了深基坑围护结构现场监测方案设计。重点分析了桩身水平变形规律、锚索受力特点、钢支撑轴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桩身水平位移,特别是桩顶水平位移,能直接反映围护结构变形特性,是围护结构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钢支撑对深基坑变形有明显的限制作用。
2011年04期 v.31;No.120 408-41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51 ] - 武乾;高书华;周韬;
为提高项目管理效率,解决项目工期拖延、成本增加的问题,基于现场调研和编码分析方法,构建了施工现场影响项目进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包括施工现场中所涉及人、材、机、环境和管理系统5个维度共44个评价指标。采取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其进行评价,在求解的过程中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通过对现场项目进度管理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价,明确项目自身在进度管理方面具备的优势和不足,为制定合理的策略,加强项目的进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2011年04期 v.31;No.120 412-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53 ] - 卢元鹏;
以弹性理论为基础,建立了锈蚀SRC梁的界面滑移量计算方程式,并进行了求解。讨论了不同荷载作用下,锈蚀SRC梁型钢上下翼缘与混凝土交界面滑移量沿梁长方向的分布特点。对工业厂房型钢混凝土梁耐久性检测结果表明,锈蚀SRC梁的界面滑移量方程式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检测结果基本相符,验证了理论研究的正确性,为锈蚀型钢混凝土梁界面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1年04期 v.31;No.120 420-424+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6 ] - 胡志平;朱启东;赵振荣;余海见;黄伟;
从西安地铁1#线工程背景和西安地裂缝地质环境出发,根据相似理论设计了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30°斜穿地裂缝的物理模型试验。管片混凝土应变、纵向和环向螺栓应变、结构接触土压力外围土压力、结构内部收敛位移、模型顶表面土体变形以及宏观变形破坏现象表明: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30°斜穿地裂缝的变形破坏模式为剪切变形为主,局部有扭转变形;结构破坏范围为上盘1.25D,下盘0.75D(D为管片环外径);管片衬砌结构变形破坏不对称,管片环向处于偏压状态;环缝拱底位错量大于拱顶和拱腰,拱底最大位错量达40 mm(0.033D),模型难以适用地裂缝错动变形20 cm(0.1667 D),盾构管片衬砌结构不适用于地裂缝活动强烈的地质环境。
2011年04期 v.31;No.120 425-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7K]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2 ] - 王斌;李启才;
在带悬臂梁段拼接的刚性钢框架中,如果将梁的高强螺栓拼接节点设计得弱一些,可以利用其摩擦消耗地震能量。文中首先根据已有的节点试验研究,提出该类拼接节点2种典型的滞回模型,并通过对试验构件滞回性能的数值模拟,验证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将该模型用于模拟框架结构中的拼接节点,利用SAP2000对框架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耗能拼接节点对框架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拼接耗能的钢框架可以提高结构的耗能能力,从而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
2011年04期 v.31;No.120 43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4 ] - 林东燕;陈郑辉;
上杭盆地是形成于中生代期间的陆相走滑拉分盆地。上杭拉分盆地的形成与演化与紫金山金铜矿床的控矿断裂和铜金矿化的形成密切相关,盆地边界主断裂和控矿断裂均经历了挤压—拉张—挤压的构造过程。紫金山金铜矿床的成矿物质、成矿流体的物质来源与上杭盆地早白垩世火山岩相同,具有壳幔混熔特征。
2011年04期 v.31;No.120 438-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56 ] - 冯希文;
依据可容空间(A)与沉积供给(S)比值的测井响应特征,结合标志层的特点,进行层序界面的类型划分、识别和测井响应特征的研究,并依据测井曲线的叠加样式,进行层序地层测井响应特征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白音查干凹陷腾格尔组层序界面位于测井曲线基值发生明显改变的转折点上,大型河道冲刷面和进积与退积的相互转换面也是层序界面的发育位置。最大湖泛面岩性表现为泥岩,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高自然伽马(GR)、低自然电位(SP)、低电阻率(RT)的特点。层序地层的测井响应特征中,进积类型测井曲线呈现漏斗型,表现为曲线的幅值由下向上依次增大的特征;退积类型测井曲线呈现钟形,表现为曲线的幅值由下向上依次减少的特征;加积类型测井曲线呈现箱型,表现为曲线的幅值变化不大。
2011年04期 v.31;No.120 443-447+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6K]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8 ] - 汤伏全;白峰;
西部厚黄土层覆盖矿区的采煤沉陷具有特殊性。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黄土层在开采沉陷过程中产生失水固结变形,将引起地表发生明显的附加沉降。以渭北黄土覆盖矿区条件为模型,根据地下水位下降曲面特征分析了采动饱和黄土层失水固结的土力学机理,提出了采动黄土层压缩量的计算方法。利用随机介质理论建立了采动黄土层失水固结引起的地表附加沉陷变形的计算模型。实例计算表明,开采沉陷区黄土层的失水固结导致地表发生较大的沉陷,这种附加变形增大了地表变形程度和移动影响范围,对地面建筑物的保护造成不利影响。
2011年04期 v.31;No.120 448-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6 ] - 李小池;朱海马;刘明刚;
以不同粒度的α-SiC为原料,通过配比试验、生坯成型方法的对比、成型后碳化硅制品的生坯性能分析,研究了不同粘结剂、不同成型压力与保压时间、不同成型方法对碳化硅制品的密度、气孔率、抗折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溶性粘结剂的粘结性能低于醇溶性粘结剂,但水溶性的最佳添加量低于醇溶性粘结剂。成型方法中冷等静压的成型密度和抗折强度最大,气孔率最低。同时无论使用何种成型方法,制品的密度随压力变化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2011年04期 v.31;No.120 453-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6 ] - 史翔;杜慧玲;张晰;
设计了一套可用于气氛环境下介电温度特性的测试系统,并将气氛环境引入到测试过程中,从而实现了不同气氛环境下(氧化、中性或还原性气氛)对电子材料介电性能参数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电子材料的电学性能参数受到测试气氛的影响和作用,为研究材料内部复杂的缺陷结构和极化机制提供了一种直接有效的测试手段。实验证明,测试系统运行可靠,数据精确。
2011年04期 v.31;No.120 459-462+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0 ] - 石宁;邓永胜;毛金峰;
通过对液力耦合器工作原理和电动机串液力耦合器的联合工作特性的分析,得出了液力耦合器调节电动机功率平衡的原理,总结了多滚筒驱动带式输送机驱动系统应用液力耦合器的优点;以头部双滚筒驱动系统为例,分析了电动机串液力耦合器前后的电动机功率不平衡度,结果表明液力耦合器对多滚筒传动带式输送机功率平衡的改善效果明显。
2011年04期 v.31;No.120 463-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2 ] - 邵小强;马宪民;
针对煤矿地理环境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新型矿用无线监控装置。该装置以非导向的无线网络GSM为通信信道,采用MCU最小系统为控制模块,利用TC35i为无线收发模块。该装置一方面可以将煤矿监控设备的状态信息实时或定时的发送到监控WAP无线接收装置上,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无线发送装置发送查询代码到该装置,获取当前设备运行状况信息。该装置经试验验证,可靠性高,扩展性强,已获得国家专利一项(ZL2009200322700.5)。
2011年04期 v.31;No.120 468-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2 ] - 李军民;翟满召;孟海江;
在基于生物识别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高精度的压力传感器收集压力数据,从而鉴别身份的一种新的生物识别技术。不仅分析了压力识别技术的原理,而且通过一个小型的测试系统,初步验证了其可用性,同时也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1年04期 v.31;No.120 472-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4 ] - 李红霞;袁晓芳;田水承;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发生演变和应急管理过程与开放系统的熵演变过程有很大共性,都属于一种耗散结构,具有典型的不规则性、突发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等特征。运用熵和耗散结构理论来解释非常规突发事件发生与应急管理过程中的熵态变化情况,将增熵因子、负熵因子和系统承载能力作为系统的控制变量,建立了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和扇状模型。研究表明:非常规突发事件是由增熵因子、负熵因子和系统承载能力三者共同作用组成的动态系统;事件的预警与应急管理必须强化负熵因子,控制增熵因子,使系统形成一个良好的耗散结构,尽量处于有序平衡区域和理想稳定区域。该研究有助于理解并把握非常规突发事件从发生到发展再到演化的整个危机运动过程,便于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科学有效的危机防控体系。
2011年04期 v.31;No.120 476-481+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08 ] - 袁晓芳;李红霞;田水承;
针对工业事故的突变特点和传统系统评价预警方法的弊端,介绍了突变理论评价预警的原理,提出了工业事故的突变预警方法。该方法通过突变模型归一公式本身的内在机理来决定各指标的重要性及其量化过程,既避免了评价指标权重的不确定问题,又减少了评价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为更好地消减专家对底层指标打分结果的不确定性,将三角模糊数理论引入到突变评价预警模型中,可以对不同类型决策者(λ,α取不同值时)评价结果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实例应用分析表明,该方法合理,可行,且评价预警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2011年04期 v.31;No.120 482-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1 ] - 李琰;史恭龙;
与一般制造业不同,中小型煤矿供应链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安全可靠性要求较高。此时必须考虑煤炭供应链的特殊性,设立科学合理的安全库存。文中运用模糊评价方法及层次分析法(AHP)解决指标权重分配问题,构建了基于AHP的中小型煤矿安全库存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提出运用现代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提升中小型煤矿整体安全库存水平。
2011年04期 v.31;No.120 489-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4 ] - 刘丹;李安桂;
以大型公共建筑的运行节能管理为审计对象,以西安市XJ大型建筑为例,详细分析了建筑能源审计的模式。通过对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找出建筑能源管理的薄弱环节,为建立国家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监管体系,提高建筑运行节能管理水平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2011年04期 v.31;No.120 493-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18 ] - 王锋;杨战社;
采用全寿命周期方法对高校建筑节能进行了规范分析,建立了节能评价模型,依据全寿命周期高校建筑节能划分阶段,设计了阶段节能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高校建筑节能建议,以期对高校建筑节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2011年04期 v.31;No.120 500-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46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