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军;李保霖;程方明;陈晓坤;靳玉萍;
研究煤自燃特征信息,确定煤自然发火预测指标,实现煤自燃的早期预报,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根据煤样自燃发火过程模拟实验和程序升温实验,得出煤自燃特征温度段,依据多元信息融合技术,结合现场采集煤自然发火观测气体数据,应用模糊聚类的方法,提取煤自燃多项指标信息的特征,并采用模糊模式识别的方法,确定出煤自燃特征信息及其与特征温度段的对应关系,从而实现煤自燃状态的识别和早期预报。
2011年05期 v.31;No.121 505-509+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5 ] - 孟庆彬;乔卫国;韩立军;林登阁;门燕青;
在榆树井煤矿风井井底车场布置2个测点,采用应力解除法进行现场地应力实测。实测数据表明:水平应力大于垂直应力,最大水平主应力为垂直应力的1.70~1.76倍,即井底车场的地应力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水平构造应力对巷道稳定性影响较大;实测的最大水平主应力为最小水平主应力的1.90~1.93倍,即水平应力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并根据矿区实测地应力资料,分析了矿井地应力大小、方向和分布特征。实践表明,钻孔套芯应力解除地应力测量法是测量矿井地应力的最快捷、有效的技术手段,为巷道布置及支护设计等提供了可靠依据。
2011年05期 v.31;No.121 510-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9 ] - 闫光准;
对张家茆矿14202综采工作面进行了观测,观测了综采支架活柱下缩量、顶底板移近量、顶板来压强度等参数。观测研究表明老顶来压强度不高,支架能平衡顶板压力,满足工作面正常开采时对支护阻力的要求。总结了浅埋煤层多煤层开采综采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针对其顶板的支护状况及灾变危险,提出了改善支护的措施,为实现综采工作面安全开采提供了依据。
2011年05期 v.31;No.121 515-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4 ] - 张琨;任建喜;陈新年;奚家米;
以魏家地煤矿二号石门西下水仓返修工程为依托,通过现场勘察、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与监测等手段研究了复杂条件下煤矿大巷返修支护技术,提出了用于复杂条件下煤矿大巷返修的留设柔垫层让压联合支护技术。现场试验与监测研究表明,锚注以及留设柔垫层让压联合支护可限制围岩的变形,提高围岩支护体的共同承载能力,巷道返修支护方案设计合理,效果良好。
2011年05期 v.31;No.121 519-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7 ] - 张典荣;
论述了巷道水文超前探测技术的基本理论,超前探测仪器的主要特点,超前探测系统的最佳参数设置及井下施工步骤,采集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资料解释,给出了超前探测的有效范围,并详细介绍了用超前探测技术对掘进头前方的含水断层、裂隙带、老窑积水等各种情况下的探测实例。
2011年05期 v.31;No.121 525-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5 ] - 聂文杰;王生全;侯晨涛;刘丹丹;
瓦斯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隐患,利用微生物技术治理煤矿瓦斯的研究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从垃圾填埋场的湿土中成功筛选出一种能降解甲烷的菌株,应用形态学观察及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对该菌种进行了鉴定,同时研究了其培养条件及降解甲烷的性能。结果表明:该菌种属萎缩芽孢杆菌属(Bacillus atrophaeus),其最佳生长温度为32℃,pH值为6.5,氧气与甲烷体积比为2∶3,在此条件下48 h内甲烷降解率接近50%。
2011年05期 v.31;No.121 530-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5 ] - 吴奉亮;
提出了"封闭性网络"的概念,分析了封闭型网络的形成原因及其合理性;与含自由风路的风网对照,说明了封闭型网络可导致矿井出现附加阻力、增加矿井总阻力的弊端。基于最长路算法原理,说明了附加阻力的计算方法。实现了以确定自由分支和加边法找独立回路为内容的封闭型网络解除方法。以某矿通风系统优化为例说明了封闭型网络的具体表现与相关方法的优越之处。
2011年05期 v.31;No.121 534-539+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4 ] - 奚光荣;
0.8 m以下的极薄煤层要实现机械化开采,关键是要解决采场工作空间狭小的难题,保证过煤、过机及行人空间。除了从设备选型及配套设计来保证"三个空间"外,合理选择支护强度,有效控制顶板下沉也是增加极薄煤层开采工作空间的有效手段。在极薄煤层开采中运用"限定变形"支护理论合理选择支护强度控制顶板下沉,保证了采场工作面的空间,并在达竹煤电集团斌郎煤矿N1014工作面得到实践运用。
2011年05期 v.31;No.121 540-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2 ] - 计宏;余学义;高志兴;刘沛林;
针对彬长生产服务区建筑群受采空区影响问题,应用数值模拟计算、覆岩变形理论分析方法,结合地表监测成果,综合计算分析了建筑群下107工作面综放开采采空区稳定性及其对建筑物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07工作面开采属于非充分采动,覆岩中洛河组、宜君组坚硬厚岩层对地表移动变形具有控制性的作用,由于坚硬关键层的整体变形作用,使得地表水平移动范围大于沉陷范围,地表建筑群下采空区已基本稳定。应用影响函数预计模拟方法预计分析了地表剩余移动变形,表明地表移动盆地已经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地表剩余移动变形对建筑物影响很小。研究结果为彬长生产服务区建筑群下开采沉陷灾害治理提供了可靠地依据。
2011年05期 v.31;No.121 54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7 ] - 冯海英;赵鹏燕;高洪俊;
结合低层工业厂房风荷载及抗风性能的研究,采用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的数值风洞方法,应用Fluent软件中的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对不同高度厂房周围的风场和表面风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屋面风压分布、风载体形系数以及整体结构表面的风压分布。分析了厂房高度对屋面风压分布和体形系数的影响,对不同高度封闭性厂房结构风灾作用后的受损部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侧壁不通风厂房在迎风面上较容易遭受正压力引起的压坏;在屋面的前缘和屋顶处容易遭受负压力引起的掀起破坏;侧面和背面的负压力较小,不容易产生破坏。
2011年05期 v.31;No.121 549-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2 ] - 景兴鹏;
以沁水盆地南部测试井为煤层气储层压力实验对象,利用自主研发的煤层气储层压力测试实验装备,对煤层的储层压力进行实验测定。利用实验测试压力数据对煤层气的储层压力参数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得出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储层压力的实验数值。通过煤层气储层压力实验数据结果对煤层气勘探、测试和后期排采过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1年05期 v.31;No.121 554-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47 ] - 习小华;谷拴成;
以隧道围岩位移为参量,推导出仅由围岩变形而产生的隧道洞壁剪应力计算公式。根据隧道洞壁剪应力计算公式可知,影响隧道洞壁剪应力分布的因素有隧道洞壁的部位、围岩弹性模量、隧道半径、锚杆间距、初始地应力因素。本文详细分析了隧道洞壁剪应力的分布特征以及这5个因素对隧道洞壁剪应力分布的影响程度,为隧道的支护设计提供了参考。
2011年05期 v.31;No.121 559-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3 ] - 姚顽强;马飞;龚云;汤伏全;朱庆伟;
差分雷达干涉测量(D-InSAR)技术能够监测沉陷区空间连续曲面的形变,具有精度高、连续监测、成本低等特点,是对现有矿区地表沉陷监测方法有益的补充。以陕西彬长矿区为例,根据获取的雷达影像图开展干涉测量的研究,将形变前后2幅干涉图相位差分得到地表形变,对照矿区的实际情况,分析去相干源影响,并对其误差作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D-InSAR技术,能够准确反映出矿区沉陷的位置和下沉程度,尤其在黄土高原,地质地貌条件比较复杂的条件下,更展示出D-InSAR技术在矿区地面沉降监测适用性、优越性和实用价值。
2011年05期 v.31;No.121 563-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71 ] - 姜友谊;张春森;胡平波;
采用摄影测量与数字近景数字摄影测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地理空间数据的三维建模。对于大范围地理背景,基于摄影测量方法,利用航空影像数据,以4D产品的生产方式,建立DEM与DOM结合的三维景观模型。对于该范围内用户感兴趣的建筑物等人工地物,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方法,利用非量测数码相机进行影像数据采集,通过相机检校、特征提取、影像匹配等步骤实现可量测真实景物的三维重建。最后将上述大范围的三维背景地理数据与局部可量测实景影像相结合,实现可量测实景影像与4D产品的集成。讨论了该方法的整体流程和技术,实现了实验区大范围三维景观和可量测建筑物的三维重建及其两者的集成。
2011年05期 v.31;No.121 569-572+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2 ] - 赵煜;汤金涛;周勇军;贺拴海;
为了掌握三塔斜拉-自锚式悬索组合结构的力学特点和计算方法,以汉中市西二环特大桥为例,进行了成桥状态计算方法研究,并结合实际工程中常用的结构参数对其进行力学性能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该类结构在计算中非线性效应较突出;对于自锚式悬索体系部分,处理好悬索体系主缆矢跨比和背索在主梁上的锚固间距可优化副塔受力;对于斜拉索体系部分,主梁的截面形式及斜拉索的锚固间距对结构影响不大。
2011年05期 v.31;No.121 573-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2 ] - 汤雅莉;杨豪中;袁俊娅;
以西安地铁二号线导向标识系统的实际项目为研究课题,提出地域特色的产品形态是满足知识经济时代下审美需求的设计核心问题。以设计符号学的产品语意为理论和方法依据,指导西安地铁导向标识系统的产品设计,探求导向标识系统的产品设计是外在功能形式与内在精神的共同反映,论证了象征性语意表达使西安地铁导向标识系统的产品设计风格具有了新时代生命力的新诠释,对城市地铁导向标识系统的建设有着一定的启示和参考作用。
2011年05期 v.31;No.121 580-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34 ] - 卢莉萍;李翰山;张宏;
针对红外小目标跟踪测试系统的目标检测、识别和跟踪,存在着目标面积小、形态特征弱化、背景图像复杂等因素而影响目标信息提取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方法,对跟踪系统获取的图像进行改善处理。根据跟踪测试原理和复杂背景目标图像特征,研究了基于低通滤波法的目标图像的预处理算法,目标图像增强,目标图像与背景分离和Sobel边缘检测算法等图像处理技术,从而对红外小目标图像定位。实验结果表明:所采取的图像处理方法可以对复杂背景下的目标信息提取,结合跟踪系统的控制机制,现实远程目标的动态跟踪。
2011年05期 v.31;No.121 584-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352 ] - 杨忠民;
通过对陕西省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提出了陕西煤炭企业开采与生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技术创新意识落后、组织模式有待完善、创新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从技术创新政策、观念、组织模式、人才队伍建设以及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归纳了陕西煤炭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对策。
2011年05期 v.31;No.121 589-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6 ] - 史玉芳;解燕平;陆路;
工期是矿业工程项目管理的三大目标之一,本文引入施工工期可靠性这一指标衡量矿业工程项目工期管理水平。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法与计划评审技术相结合提出了工程项目施工工期可靠性的预测模型。与传统计划评审技术方法相比,用蒙特卡洛模拟法求解的优点在于通过模拟构造多个方案,弥补了传统计划评审技术的假设条件造成的误差,提高了计算精度,更加符合实际工程的情况;最后以一工程实例进行了应用。
2011年05期 v.31;No.121 593-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7 ] - 凤亚红;马静;
针对煤矿安全管理问题,文章采用博弈论的方法,建立了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煤矿企业之间的安全管理博弈模型。通过分析模型,重点从政府监管角度找出煤矿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并提出了促进煤矿安全管理的政策建议。
2011年05期 v.31;No.121 598-6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1 ] - 王华;
我国煤矿职业病防治近年来虽取得较大进展,但形势依然严峻。经常从事有氧运动,能使心脏总体积指增大,心脏出现增大的趋势,不仅在心脏容量和心室壁厚度上有所增加,而且心室腔也显著扩大,心室扩大有助于增加心室充盈量,提高心脏的功能储备。通过有氧运动,吸氧量明显增加,能有效增强心肺功能。
2011年05期 v.31;No.121 602-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0 ] - 高建炯;郭卫;
在对现有刮板输送机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国产重型刮板输送机的特点,开发了基于PLC控制的刮板输送机监控装置。该装置分为监控主站和监控分站2部分,监控分站的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利用PLC技术实现,传感器和监控分站之间采用快插电缆连接的方式,监控主站利用工业平板电脑运行IFIX组态软件实现,利用PROFIBUS总线技术实现监控分站之间以及监控主站与监控分站之间的数据传输。最后通过搭建适合井下工况的实验平台,证明了刮板输送机监控装置构建方案的正确性。
2011年05期 v.31;No.121 608-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6 ] - 唐伟;薛河;方秀荣;赵凌燕;
以带式输送机托辊轴为研究对象,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其工作载荷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托辊轴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结构优化软件,在总体积不变的约束下进行了有参优化和无参优化,结果显示有参优化最大应力降低了22.9%,无参优化最大应力降低了36%。
2011年05期 v.31;No.121 613-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6 ] - 李明明;
针对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所监测到的数据基本不变或变化很慢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差分编码数据压缩算法。该算法的核心思想是根据上一包的内容得到本包信息,适用于没有丢包现象的网络。但是在WSN中由于通信不稳定常存在丢包现象,为此对WSN的路由协议作了改进,使这种数据压缩技术能够被应用。该算法编解码简单,在计算能力有限的传感器节点中能很容易地实现。通过分析和实验,表明该算法可以很好地提高网络寿命。
2011年05期 v.31;No.121 617-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9 ] - 韩果萍;江元汝;陈双莉;周华凤;
应用柚皮素和硝酸钴在乙醇溶液中反应成功合成了柚皮素-钴配合物。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探讨并优化了柚皮素与钴反应的最佳条件:物质的量之比为0.75(钴∶柚皮素),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6 h,pH值为4.5。
2011年05期 v.31;No.121 626-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7 ] - 强蕊;
通过三线摆法测量了圆环的转动惯量,给出了圆环转动惯量的实验及理论值,应用不确定度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用三线摆法测量圆环的理论和实验的误差约为3%,应用不确定度可以准确的评定实验误差。对工程技术人员更好的掌握和理解不确定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可以使物理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接轨。
2011年05期 v.31;No.121 631-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82 ] - 丁雪芳;张锐;
软件架构在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决定了软件产品的质量,如何评价分析一个系统的软件架构变得愈发重要。基于软件架构分析方法(SAAM)和架构权衡分析方法(ATAM),提出了一种基于场景的软件架构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基于场景的分析过程,建立相应的场景库和评价指标树,为软件架构分析提供了一种轻量级的分析方法。
2011年05期 v.31;No.121 636-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7 ] - 严焱;吴霄;
分析《西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稿件经过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的检测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认为,AMLC作为检测工具,能有效抑制学术不端行为,但不能简单地以AMLC的检测结果作为判断文章是否存在抄袭现象的依据,编辑和专家还要起到把关的作用,对论文做出全面的评价。
2011年05期 v.31;No.121 642-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5 ] -
<正>《西安科技大学学报》是由西安科技大学主办的、以矿业类为特色、兼顾理工学科各门类的综合性学术性期刊。本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面向全国矿业领域及相关学科
2011年05期 v.31;No.121 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5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9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