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近日,《西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简称CSAD)数据库核心库收录。CSAD是中同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支持、科技导报社主办的综合性科技类检索刊物,致力于将我国科学技术各领域的原创性学术成果全面、快速地
2014年05期 v.34;No.139 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 ] - 高丙丽;
边坡失稳已成为全球性三大地质灾害之一,水电站坝区边坡的稳定性,是直接影响水电站工程的关键部分。针对水电工程坝址区地质条件复杂、开挖步序多的实际情况,结合岩体结构调查与结构面统计结果,将坝址区范围内岩体划分为2个分带,分析可知,在左坝肩处,开挖边坡受结构面组合影响,存在不利组合体,并给出了左坝肩边坡的主要破坏模式。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计算模型,分析了某水电工程左坝肩边坡的稳定性,得到了边坡开挖卸荷、支护中的变形规律和和应力分布特性,给出边坡的破坏特征和部位。研究结果表明:左坝肩边坡的中下部790 m高程以下的稳定性较好,而稳定性较为薄弱的部位主要位于边坡中上部805~842 m高程。分级开挖过程对应部位坡面附近有拉破坏、剪破坏和拉剪破坏等多种破坏模式出现,但破坏分布深度一般在2.0 m范围以内。为了对设计开挖坡比、锚杆及喷锚支护,左坝肩边坡分级开挖完成后的整体稳定性有较为明确的量化依据,并宏观把握其潜在失稳趋势,采用强度折减系数法,得出边坡的整体稳定系数为1.48,并给出相应的边坡破坏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边坡治理方案。工程实践表明,边坡工程稳定性分析结果和加固设计方案合理有效。
2014年05期 v.34;No.139 509-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8K]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0 ] - 田水承;孙曙英;于观华;金梦;
煤矿事故发生之前都会出现多次险兆事件,虽未造成伤亡或损失,但表明煤矿系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对险兆事件进行管理必须依靠主动上报,如果对发现的险兆事件视而不见,或者管理层对上报的险兆事件不予处理,就会导致煤矿险兆事件管理的初始环节不能顺利展开,进而严重影响安全管理效果。为了研究提高煤矿险兆事件主动上报水平的措施,进一步提高煤矿风险预控管理效果,应用现场访谈和文献调研方法,对上报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梳理出了8个影响矿工不主动上报险兆事件的因素;然后通过编制调查问卷,利用SPSS17.0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建立煤矿险兆事件主动上报意愿影响因素三级指标体系,通过G1赋权法确定了各层次指标权重,对影响险兆事件主动上报因素的三级指标进行了重要度分析,针对各个影响因素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研究表明:矿工险兆事件主动上报水平事关煤矿事故防控水平,煤矿应该探明影响矿工险兆事件主动上报水平的因素,采取加强险兆事件方面教育或培训等措施,使管理者和矿工深刻了解险兆事件的概念、潜在危险性以及险兆事件管控的重要意义,以提升煤矿风险预控水平。
2014年05期 v.34;No.139 517-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94 ] - 聂文波;李凤义;陈雷;
为了解决桃山三井工作面充填开采过程中出现的堵管以及管道的高磨损率等问题,运用流体力学和采煤学,结合该工作面的实际情况,采用自流+泵送的管道输送技术进行了工业试验,并利用ANSYS模拟分析了在工业既定速度2.0 m/s时不同料浆浓度、管径对全程管压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既定输送速度下,管压在合理的可控范围内且易于输送时的充填料浆浓度、管径取值范围分别为52%,140~180 mm时,此时的输送管压分别为134.561 kPa,130.053~138.759 kPa;利用模拟结果进行料浆输送的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堵管、管道磨损得到了解决,充填开采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效地控制了顶底板的变形,降低了顶板的下沉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也表明该管输系统是一种"安全、经济、环保、可靠"的充填采煤系统,为该矿以及类似条件下的矿山充填开采提供了借鉴作用。
2014年05期 v.34;No.139 523-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3 ] - 王振华;白如鸿;杨文清;
为了解决陕北浅埋煤层中小煤矿开采时具有矿压显现剧烈、工作面支护难度大、顶板岩层控制难度大等问题,本文在以往提出的间歇式采煤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间歇式采煤间隔煤柱、临时煤柱的作用,提出了这2种煤柱的应力监测站布置方法、监测设备、监测结果的应用,并利用顶板位移传感器和顶板压力传感器对煤柱的应力分布进行了监测,发现煤柱应力出现了缓慢增加、快速增加和缓慢降低的过程,并以此为依据对隔离与临时煤柱的稳定性做出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间歇式采煤过程中,隔离煤柱的合理留设能够基本控制浅埋煤层矿压显现剧烈等矿压问题,研究结论对神府矿区长壁开采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2014年05期 v.34;No.139 528-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1 ] - 许满贵;刘欣凯;文新强;何鹏程;朱兆伟;
煤矿综采工作面产尘强度大,是煤矿职业病危害的重大隐患。为了研究综采工作面粉尘的分布规律,降低工作面粉尘浓度,改善工作面劳动环境,文中采用了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综采工作面的产尘特点及影响因素,对董家河煤矿22518综采工作面进行了粉尘浓度的现场实测,分析不同工序及不同地点粉尘浓度的分布及运移规律,结果表明:采煤机割煤是工作面最主要的尘源,移架居第二;割煤、移架时产生粉尘的运动趋势基本相同,先迅速增大,达到最大值后再迅速减小,最后达到稳定;采煤机割煤时下风向10~50 m空间的粉尘浓度最大,需要重点防治。实验测得的数据及得出的结论可为综采工作面制定防尘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2014年05期 v.34;No.139 53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80 ] - 吕靖烨;张金锁;李朋林;张伟锋;
为了研究温室气体排放过量造成的污染问题,国内外学者开始使用碳足迹作为低碳研究的重要工具,尝试从新角度来量化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能源消费碳足迹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蕴含的潜力不容忽视。研究能源消费的碳足迹,有利于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温室效应带来的环境问题。利用IPCC公布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中碳排放的计算方法,定量研究2000—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的碳足迹数值,并针对近年碳足迹呈现的变化趋势,详细分析能源消费的碳足迹构成、人均碳足迹、碳足迹强度以及碳足迹生态压力等4个方面动态变化。研究表明:目前干部考评机制有待完善、能源消费结构不甚合理、能源观念相对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和生态环境恶化等是中国碳足迹升高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从完善生态效益指标角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改善能源结构、减少高污染和高排放的能源消费量;改变生产和生活中的传统习惯和观念;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节能产业;增加绿地面积,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入手,降低中国能源消费碳足迹。
2014年05期 v.34;No.139 539-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7 ] - 袁晓芳;李红霞;田水承;范永斌;汪琪;
煤矿生产环境复杂恶劣,一旦出现险兆要求矿工及时准确地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但事实表明,大量矿难的发生和进一步扩大与矿工应急处置不当有关。因此,开展矿工应急反应测试与应急能力评估是提高矿工应急能力水平、预控煤矿事故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对煤矿常见突发事件场景的模拟,采用BioLAB人因数据同步采集仪器和配套软件,记录煤矿突发事件场景下被试者的心率(HR)和皮肤导电水平(SCL),利用SPASS18.0分析软件检验基线期、事件期和恢复期的生理参数变化显著情况,并建立矿工突发事件应急反应能力指数和应急恢复能力指数,检验应急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对其生理参数变动的影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矿工在突发事件模拟刺激下的HR,SCL显著升高,到恢复期向基线水平回落;应急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对于应急反应能力有显著相关性,但对其应急恢复能力没有明显相关性。本研究对矿工应急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研究成果可用于员工应急能力的评估,为煤矿关键岗位员工的选拔提供指导。
2014年05期 v.34;No.139 546-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54 ] - 杨文清;
煤炭需求是一个复杂的非线形系统,其发展变化具有增长性和波动性,科学地预测煤炭需求量对于正确制定煤炭工业发展规划和优化配置煤炭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我国煤炭消费历史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元回归模型、灰色预测的GM(1,1)模型和三次指数平滑模型3个单一预测模型;据此,基于二次规划法和Shapley值权重分配法分别构建了组合预测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模型预测效果均优于单一模型,可以作为煤炭需求预测的有效工具;基于这一组合模型对我国2013—2020年煤炭需求量进行了预测,为制定未来煤炭需求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
2014年05期 v.34;No.139 553-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8 ] - 程甘露;田继军;王长江;孙铭赫;冯烁;李乐;
准噶尔盆地南缘油页岩资源储量巨大且发现已久,详细研究该区油页岩特征和控矿条件是明确其油页岩成矿特征与成矿规律的重要基础,为进一步指导勘探与有利区预测提供理论支撑。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地球化学实验分析等方法相结合,认为准噶尔盆地南缘2个油页岩群分别发育于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一、二段,以位于一段下亚段第一油页岩群的工业意义最大;油页岩以低品级为主,体积分数达77.19%,属于高灰分油页岩;滨浅湖和深湖形成的油页岩类型以深灰-棕灰色泥岩与夹白云岩薄层的页岩为主,泥灰岩次之且常与灰质粉砂岩或灰岩呈伴生关系,物缘区母岩类型是控制油页岩化学成分的重要因素之一;火山事件对油页岩区物源的控制大于其对成矿终止的控制。
2014年05期 v.34;No.139 558-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3K]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1 ] - 王小多;冀显坤;李春霞;王敏;张芳;
随着对油气的需求不断增加,促使对油气的勘探开发从优质的油气扩展到品质较差、开采难度较大和开采成本较高的油气,石油工业从以常规油气为主,逐渐增加非常规油气,在不远的将来可能实现常规油气和非常规油气并举的局面。油页岩属于一种非常规油气,是富含有机物干酪根的致密细粒沉积岩,灰分含量33%.油页岩通过处理后得到页岩油,页岩油类似天然轻质石油,加氢裂解精制后,可获得汽油、煤油、柴油、石蜡等多种化工产品。为了寻找油气资源接替,本次工作是在分析鄂尔多斯盆地油页岩相关地质与钻井资料的基础之上,应用可控源音频电磁测深法勘探渭北铜川地区油页岩分布特征,为油页岩资源勘探提供依据。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及渭北地区的油页岩分布层位主要为中生界,包括侏罗系延安组、安定组,三叠统延长组(长1,长7,长9)等。其中,三叠系延长组第二段上部(长7)油页岩分布面积广,厚度较大,含油率较高,可形成大型—特大型油页岩矿床,长7油页岩为本次工作的目的层位。
2014年05期 v.34;No.139 564-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4K]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0 ] - 袁广金;宋思媛;
为了明确下寺湾油田延长组储层裂缝发育特征,提高高产裂缝井勘探及注水开发效果,通过岩芯、显微薄片多尺度裂缝描述及常规测井裂缝识别,并结合注水开发动态,分析储层裂缝特征及其注水开发影响。研究表明:下寺湾油田延长组储层裂缝发育,微裂缝面孔率约占0.5%~1%,以高角度未充填张性构造裂缝为主,主要分布在柴窑及美泉一带;裂缝在各个层位均有发育,且自下而上具有很好的连续性;主要发育三组裂缝,其中以北东80°最为发育,造成注水见效快,见水快,水淹快。通过以上研究认为控制主方向裂缝的注水强度、周期注水、井网优化,最终形成不等井距的沿裂缝线状注水井网是裂缝发育区注水开发和改善特低渗储层注水开发效果的综合调整方向。
2014年05期 v.34;No.139 569-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4K]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9 ] - 李彩霞;张争奇;
路面结构组成中,基层类型是影响道路使用性能重要因素。柔性基层与半刚性基层是道路基层的2种基本类型。长期使用实践证明了占据着主导地位的半刚性基层不可忽视的一些缺点,尤其在道路补强中更体现出容易开裂的缺陷。当旧路需要加铺补强层时,在旧沥青路面上加铺半刚性基层,旧路面的裂缝会反射上来,在重载作用下,新路面可能比原来损坏的更快,设计合理的柔性基层是解决重载交通下车辙问题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之一。为了从理论上进一步确定重载道路补强时合理的基层类型,文中通过建立具有不同基层类型的2种典型道路结构,定义了对应的材料模型和物理模型,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计算了重载交通条件下2种不同基层结构的力学特性。计算表明,在重轴载作用下,半刚性基层结构的受拉区范围大于柔性基层,会使相应的结构层更容易产生疲劳开裂现象;计算结果显示,重载作用下,柔性基层处于受压状态,具有较好的疲劳性能,可以有效减少沥青路面结构中的应力集中现象,能更好地延缓路面反射裂缝的发生。该有限元分析结果从力学角度证明了柔性基层作为重载交通道路的补强层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也为柔性基层在重载道路补强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4年05期 v.34;No.139 574-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3K]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5 ] - 李润军;单仁亮;李润圣;桂轶雄;
为解决土压平衡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容易出现主驱动密封失效,造成盾构机主轴承损坏的难题。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介绍了主驱动密封的工作原理,分析了主驱动密封损坏的原因。认为:VD密封采用粘结方式安装,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发生断裂,唇形密封和密封衬套采用丁晴橡胶的材质,在高温条件下极易造成磨损失效;提出了改造方案:将密封材质改为耐高温、抗疲劳的含氯的合成橡胶,VD密封采用压板方式,使密封与壳体的结合更加可靠,避免了密封局部受力不均导致的断裂失效。通过后续实体工程的应用检测,再没有出现过密封损坏事故,达到了密封改造技术研究的预期效果。结果表明:密封材质、安装方式及密封油脂是影响主驱动密封工作状态的关键因素,在盾构机的选型设计过程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2014年05期 v.34;No.139 579-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1K]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55 ] - 高立达;曹林毅;王姗姗;汤颖;
为了解决处理含铬等重金属废水时成本高和效率低等问题,采用吸附法去除Cr(VI),筛选廉价且吸附性能较好的吸附剂成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而纤维素类农作物废弃物是廉价吸附剂的重要来源,文中选用花生壳为吸附剂原料,采用盐酸对其表面进行酸化改性。考察了pH值、温度、Cr(VI)初始浓度、改性花生壳投加量和吸附时间对铬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条件为pH=1,温度为50℃,铬离子浓度为50 mg/L,吸附剂投加量为10 g/L,吸附时间为140 min.通过考察反应动力学过程,发现改性花生壳吸附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也能较好地描述改性花生壳对铬离子溶液的等温吸附过程。经过分析研究和实验验证,改性花生壳对吸附废水中的Cr(VI)是可行有效的。
2014年05期 v.34;No.139 585-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3K]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39 ] - 王安义;郭世坤;
为抵消信道时变多径传播特性引起的码间干扰、准确地识别数字通信系统中的发送信号,满足信道均衡的实时性要求,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对信道进行均衡。首先,分析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应用于信道均衡的机理,与传统的信道均衡方法相比,该算法无需对信道进行估计可直接得到均衡器的参数。其次,与ε-支持向量机算法进行比较,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均衡性能不减,时间复杂度大大降低,可以更好的满足信道更新的实时性要求。同时探讨了2种改善低信噪比下信道均衡性能的方法。结果表明:对于信道环境复杂的通信系统,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非线性均衡速度快、效果良好。在低信噪比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训练序列长度和利用非线性核函数来改善信道均衡的性能。
2014年05期 v.34;No.139 591-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9 ] - 马莉;李树刚;肖鹏;杨守国;
随着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技术在煤矿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煤矿大量监测、控制及自动化等实时系统产生的流式数据会形成相当规模的数据集,对煤矿企业现有信息系统构架的海量数据存储及处理性能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为了研究应对此挑战的海量数据存储技术,通过分析煤矿应急管理海量数据的来源及其特点,设计了云计算环境下基于NoSQL的煤矿应急管理海量数据存储方式,并对煤矿应急云平台进行了Hadoop基准测试,同时利用陕西黄陵矿业集团一号矿井某段周期内的瓦斯数据,对煤矿应急云平台和DBMS系统的处理性能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基于Hadoop构建的煤矿应急云平台在海量数据存储与处理时均有良好的性能表现。
2014年05期 v.34;No.139 596-6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3K]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97 ] - 韩晓冰;姚丹;
针对传统出租车计费系统硬件电路复杂、资源扩展有限,不利于系统整体功能升级的缺点,为研究更适应现实需要的计价器设计需求,采用FPGA技术的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更适应生活需求的车辆计费系统,其中包括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以及系统仿真测试。该计费系统应用自顶而下的设计思想,以FPGA芯片CycloneⅣ4CE115微处理器为核心,完善外围电路并进行扩展,通过Atera公司的QuartusⅡ软件,利用verilog语言编程,调用Modelsim仿真工具对系统各个模块进行综合仿真验证,重点对测试代码test-bench进行论述,最终将调试优化好的程序下载到FPGA芯片中模拟测试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完成了计程、计时、计费和译码动态扫描的功能,成本低,设计灵活,操作简单。研究认为,由于FPGA具有高密度、可编程及有强大的软件支持特点,通过修改Verilog语言,可扩展更多的计费系统功能,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2014年05期 v.34;No.139 602-6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33 ] - 冀汶莉;李向军;戴旭;
为了适应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需要开发适应其个性化要求的OA系统,同时需要有效降低系统运行和维护成本,文中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软件即服务(SaaS)的新思路来设计和实现OA系统。系统通过选用Google云计算平台作为开发开台,使用了对象映射、数据持久化等关键技术,设计实现了一个面向中小企业、可定制化服务、基于Google App Engine的SaaS模式OA系统。在实际应用中,OA系统以SaaS服务的形式部署于公有云平台,服务之间采用基于消息驱动的业务模块服务协调技术,实现OA业务流中不同模块间的互操作。系统经过测试已经为A企业提供服务,目前运行稳定。通过本项目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基于云平台的OA系统设计能够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和数据存储安全性,实现了硬件资源共享和动态调整,应用的弹性部署降低运营和维护成本、提升技术的先进性,同时为中小企业业务的可扩展性奠定了技术基础。
2014年05期 v.34;No.139 607-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3K]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5 ] - 吴楠;
为实时和准确掌握城市部件的现状(内容、属性、数量、位置和状态等),现今社会采用数字化城市部件管理的方法,它是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基本载体,是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信息化水平的根本保证。本文在介绍空间数据库管理模式、空间数据引擎、Geodatabase模型和数据库设计的过程中,重点叙述了城市部件信息管理系统中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及过程;给出了空间数据库3种数据的建立机制及属性数据库的设计步骤。还以专题的形式,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库快速索引机制来保证地理坐标和地址编码的快速匹配,完成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各级汇总、加工、校验和入库。预测城市中各部件的管理效率会得到极大地提高,同时也为后期数字化城市中各功能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4年05期 v.34;No.139 614-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5K]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9 ] - 段娜;刘力政;
车牌识别系统是智能交通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字符分割则是车牌识别的重要步骤,其目的是将车牌字符串分割为更易于识别的单个字符。字符分割算法一般分为投影法、连通域分析法和先验知识法3种。投影法和连通域分析法会受噪声、光照变化、污染等情况的影响,先验知识法具有较强的抗噪能力,可以弥补上述2种方法的缺陷,但是其分割效果取决于分割基准点的准确选择。为了提高分割基准点选取的准确性,采用了一种以车牌最大间隔位置的符号作为基准点的字符分割算法。实验表明,此种以最大间隔符号特征为基准点的分割算法抗干扰能力强,解决了对噪声、光照变化、污染等情况的干扰,分割准确率高且速度快,并能够通过分割基准点的特征准确地细分出武警车、警车、军车车牌的类别,分割率达到94%以上,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实用性。
2014年05期 v.34;No.139 620-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2 ] - 马孟新;吴延海;张昊;张芳妮;
为增加信号重构的可信度和减少重构过程的人为干预,采用贝叶斯压缩感知的方法,将待重构信号赋予先验分布,不仅重构出信号参数,并能同时获得信号参数的置信区间,以此实时调整重构模型使信号恢复达到最佳。基于拉普拉斯分级先验模型的贝叶斯压缩感知算法,对图像进行合理分块,用不同比率对分块图像压缩,并在重构过程进行分级处理,进一步减少运算时间,最终使用相关向量机(RVM)实现了稀疏信号的最大后验概率估计。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和传统算法相比较,上述算法使得重构图像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并且相比于全局贝叶斯压缩感知算法具有更好的实时性。
2014年05期 v.34;No.139 625-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9K]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9 ] - 赵静;陈子龙;
为研究建立复合维生素B片中泛酸钙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磷酸(100∶900∶1)为流动相,通过在200~400 nm的波长范围内扫描,结果显示210 nm为最大吸收波长,最终确定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表明,在本方法中,泛酸钙浓度在353.08~706.16μg·mL-1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与相应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4);专属性强,平均回收率为97.53%,RSD=0.89%(n=6),供试品及对照品溶液稳定性良好,常温下12 h内能保持稳定。本法准确、可靠、方便,可用于复合维生素B片中泛酸钙的含量测定及其质量控制,同时也为其他药厂同类产品的测定提供参考依据。
2014年05期 v.34;No.139 631-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7 ] <正>《西安科技大学学报》是由西安科技大学主办的、以矿业类为特色、兼顾理工学科各门类的综合性学术性期刊。本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面向全国矿业领域及相关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为繁荣我国煤炭科学事业培养人才,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刊宗旨;主要刊载矿业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材料科学、化学与化工、机械工程、电气自
2014年05期 v.34;No.139 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