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近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公布了2014年版收录期刊名录,《西安科技大学学报》入选。据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从2011年幵始每3年更新出版一次,此次公布的2014年版为总第7版。《西安科技大学学报》是第5次人选,前4次人选的是矿业工程类,本次入选综合科学技术类。
2015年06期 v.35;No.146 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 ] - 杨更社;魏尧;田俊峰;赵轩;叶万军;
为研究冻融循环对结构性黄土构度指标的影响,以山西阳曲一号隧道黄土为研究对象,基于综合结构势和构度概念为理论基础,对不同含水率黄土进行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无侧限抗压试验。试验表明:原状土样和重塑土样在含水率变大的过程中,单轴抗压强度均减小,且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而原状土样的无侧限单轴抗压强度均高于同含水率重塑土的无侧限单轴抗压强度,有着明显的结构强度。黄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构度随着含水率和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黄土的结构性被土中水和冻融循环综合作用破坏的结果,该研究可为季节性黄土地区隧道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2015年06期 v.35;No.146 675-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14 ] - 双海清;王红胜;李树刚;杜政贤;由临东;郭卫彬;
为解决工作面隅角瓦斯超限难题,提出了在外错高抽巷内布置高位钻孔抽采工作面覆岩采动卸压瓦斯方法。针对李雅庄煤矿2-603工作面开采技术条件,建立了高位钻孔围岩结构力学模型,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分析及现场实测分析等方法,确定了外错高抽巷内高位钻孔终孔合理位置。首先,覆岩采动裂隙主要分布在上山采动角62°以内,下山采动角65°以内,距离煤层底板13~25 m和38.6~50 m等2个区域,高位钻孔终孔应布置于第二区域内。其次,高位钻孔终孔位于2煤顶板44 m处,采空区内投影长度不小于28 m时,钻孔抽采瓦斯浓度高,且持续抽采时间长。最后,工程应用效果表明,2-603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生产班、检修班分别为0.50%~0.95%,0.47%~0.89%,避免了隅角瓦斯超限,保障了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
2015年06期 v.35;No.146 682-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7 ] - 张天军;张磊;张超;包若羽;尚宏波;
针对FLAC~(3D)建模难度高,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复用性、参数化特点的网格变形建模法,且依照该方法编写了基于FISH语言建模程序。该程序首先用块状单元生成模型网格,接着根据巷道钻孔交叉的几何关系计算各节点坐标,通过程序依次调整模型各部分网格形状,从而准确地建立巷道钻孔交叉计算模型。通过本煤层瓦斯抽采钻孔的计算实例,研究含有巷道影响下的钻孔应力。计算结果能够较为准确地反应钻孔的应力状态,验证了所述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该方法原理简单,能够快速地建立不同参数的大量模型,有助于理解FLAC~(3D)巷道钻孔交叉几何建模原理,为深入研究复杂建模机制提供参考,降低研究巷道钻孔交叉问题的难度,提高抽采钻孔问题研究效率。
2015年06期 v.35;No.146 688-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4K]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25 ] - 吴超;李晓艳;
有色金属矿区粉尘污染过程往往伴随着重金属污染,而引起该污染的一个显著原因就是含重金属元素粉尘。针对有色金属矿山总回风井排尘、汽车运送精矿沿途零星散落粉矿扬尘、大面积尾矿库干滩刮风扬尘这三类典型含重金属元素尘源,详细阐述了有色金属矿区典型尘源污染机制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需解决的关键难题、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及实验手段,通过层层深入研究,可以为有色金属矿区含重金属元素粉尘污染周边土壤的评价、控制和治理提供新的理论与方法。
2015年06期 v.35;No.146 695-70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3K]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60 ] - 马砺;向崎;任立峰;
阻化剂通过减弱煤氧复合作用和降低煤体氧化活性,减小煤体氧化速率达到抑制煤体发生自燃的目的。为研究经阻化剂处理过的煤样在初次氧化后残留阻化剂对煤样二次氧化自燃特性的影响,采用CaCl_2,NH4Cl,MgCl_2三种阻化剂对黄陵一号矿长焰煤进行阻化处理,使用程序升温实验装置进行阻化煤样的初次与二次氧化实验。结果表明:三种阻化剂对煤样具有明显的阻化效果,阻化剂使煤的临界温度升高放热强度减小,阻化煤样初次氧化临界温度大于二次氧化临界温度;初次与二次氧化时三种阻化剂阻化能力大小顺序为:CaCl_2>NH4Cl>MgCl_2,在二次氧化时初次氧化后残留的CaCl_2,NH_4Cl依然表现出较强的阻化能力,而残留的MgCl_2阻化能力明显下降。阻化剂处理煤样在初次氧化后残留阻化剂对二次氧化煤样仍具有一定的阻化作用。
2015年06期 v.35;No.146 702-7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9 ] - 张宇;任金虎;陈占清;
煤矿井下存在多种岩性的煤岩体,其力学强度和变形特征直接影响巷道支护效果。利用CRIMS-DDL600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了不同围压下砂岩、矸石与煤样的三轴压缩试验,采用莫尔准则诠释了不同岩性的试样破坏角大小不等,通过图形对比和现象分析,得到了围压对3种不同岩性的试样应力、应变曲线及变性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性质的试样三轴压缩过程中都经历了初始压密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与破坏阶段,且围压越大,试样初始压密阶段越长;在试验加载的围压范围内,3种性质的试样破坏形式并不相同,且3种不同岩性的试样破坏角大小相差较大,砂岩破坏角最大,煤破坏角最小,3种性质的试样其峰值强度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长;3种性质的试样符合Coulomb强度准则,依据莫尔应力圆给出3种试样内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大小;随着围压的增大,3种性质的试样弹性模量呈增大趋势,且围压对试样弹性模量的影响因试样类型的不同而不同。
2015年06期 v.35;No.146 708-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83 ] - 刘小明;来兴平;陶冰鑫;李立波;来红祥;
富水断层采动活化诱发涌水溃沙是地下煤矿开采中面临的典型隐蔽性动力灾害源之一,预测断层水患对安全开采具有现实必要性。文中通过对宁东矿区羊场湾煤矿的现场水文地质与开采技术条件调研与分析,总结得出该矿开采扰动区断层分布广泛,隐蔽性强,最大落差约32.0m,最大涌水100.0 m~3/h,最大含沙量12.0%,围岩易风化。采用综合防治技术,成功安全快速穿越了宁东矿区羊场湾煤矿12采区断层开采区域,保障了采掘接续和安全生产,为后期深部断层区开采诱发水患及灾害链防控提供了可靠适用方法,根据开采扰动区断层水渗流演化规律,为后期深部断层区开采诱发水患及灾害链防控提供了可靠应对方法。
2015年06期 v.35;No.146 715-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5K]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5 ] - 林海飞;程博;李树刚;曾强;张雪涛;成连华;
为研究新疆阜康矿区主采煤层吸附孔孔隙结构特征,选取该矿区四个典型煤样,基于低温氮吸附实验绘制了煤样的吸附解吸等温线,得到煤的孔隙直径,采用BET模型和BJH模型计算了孔隙比表面积和体积等参数,分析了煤样孔隙比表面积及体积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新疆阜康矿区煤的吸附解吸等温线回滞环很小,吸附孔以一段开口的均匀圆筒形孔为主。煤样吸附孔发育程度差别明显,导致各煤层对瓦斯吸附储存能力有所不同。各煤样孔径分布较为均衡,比表面积以过渡孔占比最大,其次为微孔及中孔;过渡孔和中孔的孔隙体积占比较大,微孔较小。煤样孔隙体积分布规律基本一致,比表面积在过渡孔和中孔范围内分布规律相同,微孔范围内分布差异较大。
2015年06期 v.35;No.146 721-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4 ] - 杨志斌;边凯;
为了解决煤矿开采过程中难以准确掌握矿井涌水量构成比例问题,采用常规水化学分析法对矿井各充水含水层不同平面位置的水化学特征差异进行了分析,结合对相似程度较高的不同充水含水层进行不同配比的水样混合试验分析,确定出各充水含水层的特征离子为K++Na+和SO2-4.根据溶解度大的特征离子在水样混合前后遵守质量守恒原理,通过构建并求解以矿井涌水量构成比例为未知数的多元一次方程式预测的各涌水量占比与实测的各涌水量占比基本吻合。考虑到代表各个充水含水层特征离子含量的水样数据较少和同一含水层同一平面位置不同剖面上水质可能存在差异,应尽可能多地获取各个充水含水层不同平面和不同剖面位置上的水质资料,以求更客观真实地获得矿井涌水量构成比例。
2015年06期 v.35;No.146 727-731+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2 ] - 杨宝贵;杨捷;王玉凯;杨向向;
为提高充填开采对上覆岩层移动控制效果,揭示充填开采上覆岩层移动变形规律。以山西焦煤新阳煤矿为工程背景,深入地剖析了充填开采地表沉降的3个关键因素:充填前顶底板移近量,充填体欠接顶量,充填体压缩量。认为提高充填体强度和充填率是控制上覆岩层移动的2个主要途径,其中通过控制充填率来减小上覆岩层移动效果更为明显,充填体强度对于控制上覆岩层移动是有限的。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煤矿胶结充填开采下不同充填体强度和充填率对上覆岩层移动变形情况,并进行了曲线回归分析,得出了在一定充填率下上覆岩层的下沉量曲线,而且建立了等价采高、基岩高度与岩层最大垂直位移量之间的关系式,对预测充填开采地表最大变形,指导充填开采合理充填,起到了积极作用,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015年06期 v.35;No.146 732-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64 ] - 宋成建;曲建林;王昊;吴涛;周安宁;
采用低温热处理方法对神府煤进行了改性,通过FT-IR、BET、接触角测定等研究了低温热处理对神府煤的结构与表面疏水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热处理对神府煤成浆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神府煤经过热处理后,其表面羧基和羟基等极性官能团减少,煤粒表面亲水性降低,比表面积减小,平均孔径增大;热处理温度在350℃~400℃时,煤的成浆粘度较低;热处理时间对热处理后煤粉的浆体粘度和析水率有一定的影响,热处理温度较低时,热处理时间对浆体粘度有显著影响,对析水率影响较小,热处理温度较高时,热处理时间对浆体粘度影响较小,但是对析水率影响较大;用低温热处理方法,不仅可改善神府煤的成浆性,同时,可获得3%左右的焦油。
2015年06期 v.35;No.146 738-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8 ] - 周平;邢立杰;范向军;刘芬;
随着矿井煤炭产量持续提高,储煤仓发火事故时有发生,事故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给矿井的安全高效开采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解决特大型储煤仓煤自燃发火问题,对储煤仓发火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制定出2种方案。通过对比分析,最终采用了高速水雾喷头在放煤口放煤灭火的方法,处理特大型储煤仓发火问题。结果表明:利用高速水雾喷头在放煤口放煤灭火的方法,需要人员少,材料成本低,操作简单,处理速度快。为有效避免储煤仓煤炭自燃发火,应做到:一是减少仓内漏风量;二是缩短仓内煤炭的滞留时间,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储煤仓发火事故。
2015年06期 v.35;No.146 745-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8 ] - 冯娟萍;丁雪峰;欧阳征健;
为了弄清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中元古界是否发育较好的烃源岩,综合利用野外地质实地考察、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对长城系烃源岩野外地质特征和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进行了研究。该套烃源岩主要发育于长城系高山河组顶部,为一套泻湖相暗色泥岩,累计厚度为38.3 m;TOC总体上比较高,达到烃源岩标准的占44.8%,其中差烃源岩、较好烃源岩和好烃源岩所占比例分别是25.9%,15.5%与3.4%;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其次为Ⅱ型干酪根;长城系暗色泥岩奇偶碳数比OEP值介于0.76~1.04之间,最高仅为1.04,Tmax值介于583~601℃.盆地南缘长城系发育较好的烃源岩,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具备形成原生油气藏的基本前提条件。
2015年06期 v.35;No.146 749-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1K]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42 ] - 杨虎;王建民;
为探讨微观孔喉结构与致密砂岩物性的关系物性,进一步为延长气田致密气勘探部署方案调整提供依据。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及压汞分析等技术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山西组砂岩储层及其微观孔喉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组以岩屑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岩屑砂岩为主,颗粒以细-中粒为主,成分成熟度较高,孔喉类型多样,非均质性很强,属于致密砂岩储层。综合研究认为:山西组砂岩呈现出高粘土、高硅质、较高的火山灰充填胶结特点以及较差的孔喉组合类型是储层渗透性差的主要原因。致密砂岩储层孔、渗与平均孔喉半径、分选系数具正相关关系,而与排驱压力呈负相关关系。
2015年06期 v.35;No.146 75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9K]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9 ] - 江浩;李荣建;戚长军;李海涛;李锦;
黄土是一种典型的结构性土,其特殊的结构性直接影响着黄土的力学性质,为了满足黄土地区地下工程的需求,黄土结构性强度的局部弱化对隧道衬砌内力的影响应给予合理的评价。文中综述了黄土结构性与黄土隧道的研究现状,通过弹塑性有限元法分析了黄土结构强度在不同局部弱化的条件下地下结构内力变化规律。数值计算研究表明:地下结构内力不仅随着黄土结构强度弱化而改变,而且结构强度的弱化区域对隧道衬砌内力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2015年06期 v.35;No.146 763-7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7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4 ] - 王毅红;马蓬渤;张坤;岳星朝;
控制改性生土材料的含水量达到最优含水量,是提高改性生土材料密实度和强度的关键。对作为生土基材的黄土分别掺加不同比例的水泥,熟石灰,砂,麦秸,形成不同掺料不同掺量的改性生土材料。通过标准轻型击实试验,得到不同掺料不同掺量的改性生土材料的最优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不同掺料改性生土材料最优含水量与掺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同掺料对改性生土材料最优含水量的影响规律,给出不同掺料不同掺量的改性生土材料最优含水量的影响趋势、定量分析数据及估算公式。结果表明:加入水泥、石灰、麦秸的改性生土材料的最优含水量有不同程度提高;加入砂的改性生土材料的最优含水量有所降低。作为生土材料标准试验方法的前期试验研究,结论可为生土材料标准试验方法的研究提供依据,也可为实际工程中确定改性生土材料最优含水量提供参考。
2015年06期 v.35;No.146 768-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5 ] - 张伟;
为了研究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12处高填方路段边坡,提高边坡路堤的耐久性、可靠性,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占地,提高其抗震能力,根据地形及表层泥灰质粘土的厚度,提出采用加筋土路堤设计方法。研究根据欧洲规范的方法利用ELU进行计算,考虑应力以及土质、填料和土工布的部分系数,考虑了各部分安全系数,对路堤边坡进行加强设计。通过采用毕肖甫条分法,分别对未设置土工布和设置土工布2种情况的内部稳定性和总体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对比分析,研究证明采用土工布后的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为更好保证高填方路堤稳定性,研究对加筋土路堤的填方基底处理、边坡坡脚处理及排水系统进行了设计,有效保证边坡路堤设计的稳定性。采用该法设计的高填方路堤在运营的六年时间里,路基情况良好。高强度土工布的加筋土路堤设计对高填方路基设计合理有效,对国内外类似地质条件的工程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2015年06期 v.35;No.146 774-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8 ] - 李朋林;李政美;
在大力倡导发展低碳经济的今天,碳金融已经成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煤炭企业如何利用碳金融的力量,充分发挥绿色信贷和金融机构资金融通的功能,实现低碳技术创新,成为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陕西省煤炭企业为样本,深入探讨了陕西省金融在支持煤炭企业低碳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陕西省对煤炭企业的投资支持力度不够、银行绿色信贷不足、低碳金融产品单一、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度低、基于碳金融市场的中介不健全等。随后进一步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成因,并据此提出了适合陕西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路径与策略,主要包括如下一些方面:构建完善的金融政策体系、银行要加大绿色信贷、构建完善的金融产品体系促进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参与以及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等。
2015年06期 v.35;No.146 780-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23 ] - 尚梅;李强;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能源资源禀赋差异显著,明确不同能源资源禀赋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间的因果关系对保障经济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首先依据一次能源生产与消费比将全国省份聚类为资源富有型、资源自给型及资源匮乏型地区;其次构建经济发展与诸主要影响因素间的面板数据模型,通过协整分析,发现不同能源资源禀赋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诸影响因素间存在不同的协整关系;通过因果关系分析,发现在能源资源富有型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互为格兰杰因;在能源资源自给型和匮乏型地区,存在经济发展到能源消费的单向格兰杰因;最后根据实证结果,针对不同能源资源禀赋区特征,提出了保障经济发展,同时节能减排的政策建议。
2015年06期 v.35;No.146 787-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41 ] - 李红霞;范永斌;孙庆兰;杜娇;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使得高层建筑和地下空间开发越来越多,基坑工程事故频繁发生,给社会带来巨大损失,如何降低基坑事故的发生频率,减少损失,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分析基坑工程事故影响因素,研究基坑事故发生原因,对于提高基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基坑事故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结合基坑建设实际情况及前人研究,以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作为研究变量,提出基坑工程致因关系假设模型,并进行相应的问卷调研、数据分析及模型修正及检验,对基坑工程事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现场施工及监测管理水平对基坑工程事故影响最大,监理、设计等环节对基坑工程事故影响较大,勘察、建设单位管理等环节影响较小。
2015年06期 v.35;No.146 794-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46 ] - 李琰;于瑾慧;李红霞;胡小帆;
从科学合作的视角出发,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借助UCINET分析工具,构建了煤矿期刊领域十六个科技文献的专家合著网络,在分析煤矿安全专家合作网的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对中国煤矿安全领域科学合作的状况加以描述,计算了合作网络的网络连通性、网络中间中心度、平均路径长度、网络密度等指标,刻画了煤矿安全专家合作网的网络节点及网络关系。发现煤矿安全专家合作网存在一个明显的最大连通子图,揭示了煤矿安全专家合作网的本质特征即具有小世界性及无标度特性。此外还以《西安科技大学学报》为例,运用"煤矿安全"或含"煤炭安全"的词语进行文献检索,确定了关键专家,运用知识图谱演化方法分析了相关专家的知识演化过程,为安全专家合作网络研究分析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2015年06期 v.35;No.146 800-8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6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0 ] - 张开生;田开元;吕明;吕超;
为了提高对农业大棚环境的监测,系统从物联网技术的三层结构概念出发,采用感知互动层、网络传输层、应用服务层进行设计。感知互动层采用Zig Bee无线通信技术构建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负责感知农业大棚中作物生长环境,包括农业大棚中的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温湿度、通风状态等。网络传输层采用以太网通过TCP/IP协议进行传输,应用服务层通过个人计算机上的应用程序来实现对系统信息的管理,并且与计算机上的专家系统连接,对农业大棚中作物生长环境进行自动控制。系统主要涉及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优化及传感器节点的电路设计、网络传输层的结构设计、应用服务层的应用程序设计及信息在专家系统中的融合算法。传感器节点采集数据通过Bayes滤波算法进行处理提高数据的可靠性。传感器节点选用无线收发器CC2430芯片设计。实验表明,系统实现了对农业大棚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但系统中采用Bayes滤波算法还需进一步改进,系统的稳定性也有待更一步提高。
2015年06期 v.35;No.146 805-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173 ] - 秦昳;
为了解决航天产品可靠性设计与评估工作中数据备份和恢复操作效率低,无法快速有效地获得准确数据,整个数据的监控和安全机制无法统一调度等方面的缺陷,文中以关系型云数据库为着眼点,分析可靠性信息云数据库平台的系统架构,设计该模型下的数据访问策略,进行了海量数据存储、访问、分析和管理方面的研究。最后构建一种适应航天产品可靠性信息复杂性、海量性和多源性特点的数据库体系架构。为未来可靠性信息云数据库平台支持系统扩展、信息安全管理、海量数据存储和恢复备份研究提供思路。
2015年06期 v.35;No.146 812-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0 ] <正>~~
2015年06期 v.35;No.146 817-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1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 ] -
<正>《西安科技大学学报》是由西安科技大学主办的、以矿业类为特色、兼顾理工学科各门类的综合性学术性期刊。本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面向全国矿业领域及相关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为繁荣我国煤炭学事业培养人才,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刊宗旨;
2015年06期 v.35;No.146 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