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

  • 第八届技术管理国际研讨会

    <正>大会主题:创新驱动能力建设与产业发展会议时间:2016年12月3日至4日会议地点:杭州主办单位:浙江大学国家创新管理研究所;浙江大学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RCTI);浙大网新集团协办单位:西安科技大学《技术与创新管理》编辑部

    2016年05期 v.36;No.151 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 ]
  • 我校成功申办2018年第十一届世界矿山通风大会

    <正>西安科技大学成功申办2018年第十一届世界矿山通风大会,世界矿山通风大会是当前矿山通风领域涉及范围最广、与会专家学者最多的国际学术盛会之一,是世界各国矿山通风专家学者进行新技术、新观念、新成果交流的重要平台。2014年8月,第十届世界矿山通风大会在南非举行,我校学术代表团参加了大会。会上,校申办组委会向大会提出申请承办2018年第十一届世界矿山通风大会并获批准。这次成功申办突显了国际

    2016年05期 v.36;No.151 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 ]

  • 急倾斜特厚煤层综放面顶板运移特征综合分析

    来兴平;雷照源;李柱;

    以45°急斜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顶板煤岩稳定性控制为目标,采用现场调查、数值计算和现场监测等方法,综合分析了开采扰动影响下顶板应力和运移规律及演化过程,实施了分段缷压控制技术措施。研究表明:在开采扰动下,急倾斜煤层顶板岩体与煤层共同变形,相互影响,应力集中区约为30 m,在顶板倾斜长度30 m附近应力与变形显著,顶板岩体动态变形呈现"V"结构,在倾斜长度20 m左右应力释放不充分,易诱致动力灾害。现场采用了能反映电磁波与岩体破碎特征对应关系的井下智能雷达探测,评价结果表明,分段卸压技术措施实施后,综放面顶板岩体破碎连续,随工作面推进不会造成顶板大面积悬空,这为现场安全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6年05期 v.36;No.151 609-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5 ]
  • 微波照射下岩石损伤CT试验研究

    戴俊;师百垒;杨凡;盛骁;池佐华;

    为了进一步研究微波照射下岩石内部损伤演化过程,分析微波照射下岩石内部裂纹产生及延伸情况,完善岩石强度劣化机理,采用CT技术对微波照射后不同产地2种花岗岩试件进行扫描,并计算其损伤变量,探讨不同产地2种花岗岩内部矿物成分对微波照射岩石损伤的影响,最后对平山县花岗岩不同含水率试件经微波照射后进行抗剪切试验。结果表明:通过CT探伤设备从细观分析可知,微波照射下岩石损伤是由岩石试件中"危险区域"内吸波矿物引起;不同产地的花岗岩,引发岩石损伤的"危险区域"不同;微波照射下岩石内部裂纹是由局部产生并延续扩展整个岩体试件,岩石强度下降是由吸波点劣化,其特性急剧衰变引起;花岗岩矿物成分中黑云母、角闪石介电常数较大,是主要的吸波矿物;岩石含水率的增加在微波照射下能加大岩石损伤程度,降低岩石抗剪切强度。CT技术对微波照射下研究岩石裂纹损伤及演化提供了一种细观的分析过程。

    2016年05期 v.36;No.151 616-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67 ]
  • 近距离煤层群下伏厚煤层综放开采下上行开采技术

    王红胜;李森林;李树刚;双海清;李斌;李磊;

    为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和实现厚薄煤层间合理配采,开展了近距离煤层群下伏厚煤层综放开采下上行开采可行性研究。基于燕家河煤矿近距离煤层群5~(-1),5~(-2)及8煤地质条件,采用理论分析、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研究方法分析了8煤综放开采采场覆岩运移规律及破断特征,掌握了上覆5~(-1),5~(-2)煤层与岩层的破坏特征及变形规律,确定了5~(-1),5~(-2)煤层上行开采可行性。研究表明,8煤覆岩冒落带高度为16~26.7 m.5~(-1)煤位于8煤裂隙带下层位,处于8煤冒落带之上,5~(-1)煤及其顶底板虽有明显弯曲变形下沉,但无台阶错动,整体连续性好。5~(-2)煤位于8煤裂隙带与冒落带过渡层位,接近8煤冒落带;巷探表明了5~(-2)煤处于整体下沉,顶底板无台阶错动,整体连续性较好。除内错采空区0~25 m的5~(-1),5~(-2)煤层破坏较严重外,其余范围的5~(-1),5~(-2)煤层结构连续完整,均可上行开采。

    2016年05期 v.36;No.151 621-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3 ]
  • 工作面回撤期间煤自燃高温区域演化规律模拟

    于志金;翟小伟;马灵军;董伟;景巨栋;马腾;

    为掌握综放工作面停采回撤期间由于煤氧化升温而产生的温度异常区域的动态演化规律,进而科学地指导防灭火措施的高效应用。以典型工作面为背景,基于煤自燃过程的耦合原理与实验得出的数据参数,利用COMSOL软件对采空区遗煤的氧化升温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工作面回撤时期,在漏风较为稳定的条件下,煤体持续氧化升温采空区内的高温区域会逐渐形成于靠近漏风源的进、回风两侧距工作面3~10 m范围内,并随着时间推移,温度呈非线性升高的特征。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燃烧则会在进风一侧距工作面3~5 m区域内率先发生。通过现场实践,利用模拟得出规律成功地指导了现场工作面的回撤,证明了模拟结果能够正确地反应采空区温度分布的变化趋势。

    2016年05期 v.36;No.151 628-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2 ]
  • 冻融循环条件下原状黄土强度损伤试验研究

    刘慧;杨更社;叶万军;魏尧;田俊峰;

    受昼夜小周期及季节大周期交替气温循环作用的影响,黄土体的损伤对低温黄土工程建设的影响不可忽视。冻融循环过程对黄土体原生结构产生不可逆的改变,导致黄土物理力学性能劣化。开展阳曲高含水率黄土在冻融循环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分析黄土原生结构逐渐丧失和次生结构逐渐形成的过程,探讨了黄土体在加载和温度等因素作用下的变形发展规律,提出以冻融循环次数表示冻融损伤,用弹性模量定义损伤变量,描述冻融循环后黄土强度损伤演化。所提出的方法为正确评价黄土结构在冻融循环作用下损伤机理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6年05期 v.36;No.151 63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3K]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378 ]
  • 掺入玻璃和竹纤维的生土基材料性能试验研究

    王毅红;丁思远;杨世豪;张坤;宋萍;

    传统生土基材料在抗压强度、变形能力等方面与现代建材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为了改善传统生土基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在生土基材料中掺入改性材料:糯米浆、玻璃渣、竹纤维,形成改性生土基材料。设计1组素土试件和4组不同配比的改性生土试件,由土工试验方法制作得到直径102 mm×高116 mm的圆柱体改性生土基试件共5组,24个。通过对试件进行轴心抗压试验研究,得到不同掺料以及不同掺量试件的抗压强度、破坏荷载、断裂能和位移值。分析不同掺料以及不同掺量对生土试块抗压强度、变形能力、断裂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糯米浆能大幅度提高生土块材的抗压强度,但对试件的变形能力没有提高;玻璃渣对生土块材抗压强度有一定提高,竹纤维对生土块材变形能力有较大提高,试件破坏时整体性较好,大大改善试件脆性性能。

    2016年05期 v.36;No.151 640-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5K]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3 ]
  • 陕西省铜川-黄陵地区延长组长7油页岩特征及资源潜力

    李玉宏;张文;武富礼;姜亭;姚志刚;陈高潮;王宝文;张慧元;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的铜川-黄陵地区是中国油页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三叠系延长组是盆地内最具资源潜力的油页岩产出层位。为了认识和评价该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页岩矿床特征、资源品级和勘探远景,在油页岩地质调查、钻探、测井解释和样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认为:1该区延长组长7油页岩分布稳定、厚度较大,主要油页岩矿层段集中,便于开发利用;2油页岩品质中级、发热量较高、灰分中等、湿度低、硫分高;由于油页岩产气率较高,且干馏气可用作工业燃料,应将其作为一种伴生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和利用;3半深湖—深湖相与浅湖过渡带及湖湾环境是油页岩形成的最有利相带;长7地层中发育多层火山凝灰岩,富营养的火山灰促进了生物的繁盛,推动了长7优质油页岩的大规模发育;4区内仅500 m以浅的长7油页岩资源量达1 346.46×10~8t,干馏油页岩油资源量为63.70×10~8t,资源潜力巨大。油页岩资源品质良好,具有大型—特大型油页岩矿床远景。

    2016年05期 v.36;No.151 647-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7K]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7 ]
  • 志丹地区延安组沉积微相与油藏控制因素分析

    许璟;董丽红;杜彦军;马浪;时晓章;

    利用志丹地区600余口钻井的测井、录井、物性、试油等资料,采用单井相、连井相和平面相多角度综合分析方法进行多期河道叠置的砂体展布和沉积相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已发现油藏的解剖,分析了油藏类型及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延10+11期发育辫状河亚相,可划分为河道、边滩、心滩与河漫滩微相,古地貌对沉积微相发育控制显著;延9期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天然堤与河口坝微相,延8期砂体较延9期发育;延安组下部油气富集同时受沉积微相、鼻状构造与古地貌的控制,油藏类型以构造-岩性油藏为主;辫状河的边滩、心滩及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天然堤微相为有利储集相带,遇到良好圈闭即可成藏。综合分析可判断出古地貌中的斜坡带和河间丘既是有利储层的分布区,又是鼻隆的发育区,最有利于油气成藏。

    2016年05期 v.36;No.151 657-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7 ]
  • 神南矿区采煤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

    马雄德;王苏健;蒋泽泉;陈通;李文莉;

    为研究神南矿区开采中覆岩的破坏上限及其是否会导通上覆含水层,指导矿区生产规划和采煤方法设计,采用钻孔智能全景成像测井,并通过规范经验公式、相似模拟和数值模拟及建立的本地区经验公式等方法分析采动条件下覆岩破坏程度。结果表明,导水裂隙带高度与煤层采厚关系密切,呈非线性关系,根据本地区实测数据建立的统计公式在预测导水裂隙带高度时更加逼真。为减少矿区煤层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应控制煤层合理采高、推行保水采煤技术。

    2016年05期 v.36;No.151 664-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4K]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71 ]
  • 冲击地压声-能信息时空分布特征及预测分析

    王鹏;陈通;司俊鸿;宋超;

    华亭煤矿冲击倾向性强、危害性大,要实现冲击地压超前预报,必须对其前兆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通过在250103工作面两帮布置地音监测系统,捕捉冲击地压发生全过程的声-能信息,结合来压步距、推进距离,对其表现的4个阶段:贫寂期、活跃期、突变期、回稳期进行时空特征分析。统计声-能历史样本数据并发现,地音信息小事件异常值占6.72%,大事件异常值占5.68%,能量异常值占5.29%,符合正态分布预测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及循环滚动法,得出地音监测信息综合指标及判断准则。实践表明:所采用的地音监测系统及预测方法能够实时捕捉声-能信息并有效刻画冲击地压倾向性状态,对冲击事件的发生起到准确辨识及超前预报的作用。

    2016年05期 v.36;No.151 669-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3 ]
  • NiO/γ-Al2O3单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脱硫性能研究

    聂文杰;张蕾;沙响玲;

    采用等体积浸渍的方法,以γ-Al_2O_3为载体,通过改变柠檬酸的浓度制备出不同结构的NiO/γ-Al_2O_3单金属催化剂(蛋壳型、蛋清型、蛋黄型)。研究NiO的负载量、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催化剂脱硫性能的影响,确定NiO/γ-Al_2O_3负载型催化剂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蛋壳、蛋清、蛋黄型3种催化剂因其内部结构的不同,导致在脱硫反应过程中烟气与催化剂活性组分的接触面积、接触时间不同而对催化剂脱硫性能产生较大影响;负载型催化剂的脱硫性能随着金属负载量、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的改变表现出不同的脱硫效果;NiO/γ-Al_2O_3单金属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NiO负载量8%,焙烧温度400℃,焙烧时间4 h,此时催化剂的孔隙结构以及活性组分的含量对脱硫反应最有利。

    2016年05期 v.36;No.151 675-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4 ]
  • 神府兰炭粉改性制浆的实验研究

    王思同;杨志远;赵敏捷;李智华;

    中国兰炭资源丰富,但工业生产中所产生兰炭粉粒度较小,通常被低价卖掉或随意堆弃,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文中以神府兰炭粉为原料,选用市售分散剂腐植酸钠、木质素磺酸钠、萘磺酸甲醛缩聚物制备水焦浆,其中腐殖酸钠效果最好,用量为0.2%时最高成浆浓度可达61.0%;进一步研究了微波辐射、臭氧氧化及偶联剂包覆对兰炭粉的改性效果,发现最佳改性条件为:微波辐射425 W,50 s,臭氧处理90 min,KH550型偶联剂最佳用量为1.5%;当成浆浓度为55%时,改性前粘度为632 MPa·s,改性后分别降到560,499,584 MPa·s.采用微波与分散剂联合处理,其最高成浆浓度可达62.0%.结构测试及红外分析表明改性后的兰炭粉的孔结构及表面含氧官能团有所改变,均有利于改善兰炭粉的成浆性能。

    2016年05期 v.36;No.151 680-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3K]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3 ]
  • 降雨对激光通信传输的影响研究

    杨庆浩;赵娜英;杨雪健;夏勇;

    从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2个方面总结国内外有关大气中激光传输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降雨气象条件下对激光传输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模拟仿真法在研究激光在大气中的传输时,一般采用常用的经验模型,该模型不具有普适性。雨场模拟实验中,设备产生的降雨在空间分布并完全不均匀,造成了两波段激光衰减系数实验值与理论值的误差。利用公式计算分析时,由于忽略了水汽吸收、雨滴散射等因素,从而使数据具有局限性。通过对理论模型仿真、模拟实验环境和数值计算与公式推导这3种实验方法的对比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改进有关降雨时激光通信实验研究的思路。

    2016年05期 v.36;No.151 685-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2 ]
  • 基于脆弱性理论的地铁电气火灾影响因子研究

    宋守信;肖楚阳;翟怀远;许葭;

    针对现有的脆弱性理论研究中,脆弱性特征要素关系不清、规律不明的现状,提出脆弱性特征要素的递次呈现与控制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脆弱性的研究中,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自身特点与实地调研结果,将地铁机电设备火灾脆弱性影响因子依脆弱性特征要素与人、机、环2个不同角度进行归类,构建地铁机电设备火灾脆弱性影响因子矩阵。并从人员脆弱性、设备脆弱性及环境脆弱性三方面提出对地铁电气设备火灾脆弱性因素控制方案。

    2016年05期 v.36;No.151 691-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4 ]
  • 高维空间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多方保密计算

    张卫国;陈娓;孙嫚;

    几何问题的安全多方计算在保密位置判断、保密数据查询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但目前大多数几何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平面几何,很少涉及空间几何。文章从一个军事实际问题出发,首先利用两方置换协议和同态加密算法保密计算了空间几何中2个高维向量差的范数,并用模拟范例证明了此方案的安全性。接着,利用此方案设计了空间几何中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保密计算协议。不同于以往的方案,协议使用了一个有关安全两方置换问题的转化技巧,避免了以往方案中出现的高次模指数运算,因此效率较高;由于方案不局限于三维向量,适合于任何高维向量,更具有普遍意义。

    2016年05期 v.36;No.151 697-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6 ]
  • 基于UPML边界条件的LOD-FDTD方法GPR波的数值模拟

    韩晓冰;魏海亮;李奇;

    提出局部一维时域有限差分方法(LOD-FDTD)和单轴各向异性理想匹配层(UPML)边界条件相结合的LOD-FDTD探地雷达(GPR)电磁波传播数值模拟算法。通过将Maxwell方程离散化,导出三维GPR波LOD-FDTD算法迭代差分形式,引入UPML边界条件、给出公式推导。在此基础上,建立UPML边界条件应用模型、LOD-FDTD算法性能分析模型,验证UPML边界条件在数值模拟中对GPR波具有良好的吸收特性和算法在时间步不受CFL条件的限制下计算的高效性。建立LOD-FDTD方法的GPR波的正演模型,得到波场快照及其雷达剖面图,为了解电磁波在复杂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和雷达数据的解释提供了依据。

    2016年05期 v.36;No.151 703-7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7 ]
  • 民用航空涡扇发动机设计的法律及气动问题

    王保国;王伟;黄伟光;徐燕骥;谭春青;

    低污染、低噪音、低油耗和大功率已成为现代民用航空发展的奋斗目标。低污染与低噪音在国际上十分重视并已有明确与严格的法律规定,而低油耗和大功率涉及到飞机飞行的经济性。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各国航空设计者和法律工作者都做了许多努力。文中从气动设计的角度,针对低污染燃烧室和低噪音尾喷口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许多措施可用于指导这类发动机的设计。另外,从法律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在航空领域国际上十分重视发动机污染物的排放以及噪音限制的社会缘由与法律渊源。文中还通过回顾航天科学中国际上制定的一系列对地球大气层以及外层空间保护的国际法律文件,得出如下结论:无论是在航空科学还是在航天科学的研究中,保护大气层环境不被污染与损害是飞机发动机燃烧室与航天器燃烧设计者必须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2016年05期 v.36;No.151 709-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7 ]
  • 比较安全学的研究(英文)

    吴超;施波;易灿南;

    安全科学是一门综合交叉学科,其具有广阔的时空维度,因此,极有必要对其开展比较安全学的跨学科研究。基于比较学与安全科学理论,提出比较安全学(CSS)的定义,并分析其内涵。基于此,从安全科学的理论类别、灾害类别、安全管理类别、工程类别与安全学的纵向分支5个方面构建比较安全学的学科分支体系,并分析比较安全学的方法论和5大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比较安全学方法论四维结构体系,确立比较安全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并建立比较安全学研究的范式体系。最后,分析比较安全学的部分应用前景。结果表明,比较安全学是一门新的安全学科分支。

    2016年05期 v.36;No.151 719-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6 ]
  • Communication error prevention model i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SHI Gui-rong;

    In this study,the communication error generation mechanism was analyzed from the view of human's psychological trait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based on the basic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and the individual factors and organizational factors which cause communication errors were examined.Communication error doesn't just say that there was just a slip in transport of information(misinformation),the behavior which information wasn't conveyed or which couldn't be transported is also included(non-information). To prevent communication error,it's necessary to consider from the individual personal level and the organizational level based on a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The model to prevent communication error in the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was tried to propose by this consideration. In recent years,the trouble and accident by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which doesn't depend on language often generate at a work site. It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future's problem how to prevent such communication error,based on the environment of the work site and the situation.

    2016年05期 v.36;No.151 732-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 ]
  • Consideration about investigation method of an industrial accident

    YOMURA Tomoki;SHI Gui-rong;KARAMI Masume;INOUE Shiichiro;

    The way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 of an industrial accident is considered. It's important for the staff who investigate an accident to be the person who became independent from a production site. Moreover a special right has to be granted to the staff in the organization. The reason is because it's necessary that they have a different viewpoint from field overseer. The staff's viewpoint is a one related to the importance of the site preservation,necessity of an information feedback and the way to fill out an accident report. It was modeled in the last chapter about a relation of the various factors which have an influence on accident investigation.

    2016年05期 v.36;No.151 737-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 ]
  • Competences for a culture of prevention

    BOLLMANN Ulrike;

    Work is changing. Traditional approaches to prevention fall short. A broader understanding of prevention and the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it mean that there are new demands on companies and their employees. People and organisations need competences for this transformation; they must be empowered to create humane living and working conditions. In order for people and organisations to be able to develop competences for the transformation,appropriate structural conditions i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workplaces must be created. These conditions should enable people to experience a feeling of competence,to feel part of something and to perceive their actions as autonomous.

    2016年05期 v.36;No.151 741-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 ]
  • 我国安全生产信息网站的调查分析(英文)

    阳富强;朱伟方;

    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媒介是个体或机构获取事故防控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文中系统调查了我国发布安全生产相关信息的各类网站。分析了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学术期刊、企业公司等各种与安全生产相关网站的特点,将其划分为综合型与专业型2大类。指出当前各类安全生产网站在设计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对相应的设计参数提出了改进措施,如发布内容,适用性,可视化,技术支撑,交流互动等。

    2016年05期 v.36;No.151 750-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6 ]
  •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正>《西安科技大学学报》是由西安科技大学主办的、以矿业类为特色、兼顾理工学科各门类的综合性学术性期刊。本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面向全国矿业领域及相关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为繁荣我国煤炭科学事业培养人才,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刊宗旨;主要刊载矿业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材料科学、化学与化工、机械工程、电气自动化、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矿业经济、基础科学等专业领域内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本刊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欢迎为本刊赐稿。来稿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构成论文的基本要素:题目、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要有二级单位,如××大学××学院)、所在省市及邮政编码、中文

    2016年05期 v.36;No.151 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