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

  • 《技术与创新管理》特邀主编陈劲教授入选中国工程院2017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

    <正>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候选人提名工作于3月31日结束。经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定,最终确定的有效候选人共533位,平均年龄为55.78岁。我刊特邀主编陈劲教授入选增选候选人名单。陈劲教授:浙江大学化工自动化本科毕业,浙江大学管理工程博士学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

    2017年03期 v.37;No.155 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 ]
  • 陕西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协会换届大会暨高校科研管理论坛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召开

    <正>2017年3月17日,陕西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换届大会暨陕西高校科研管理论坛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隆重召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刘晓君教授当选为陕西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协会第三届理事长。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刘建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刘晓君教授、教育部科技

    2017年03期 v.37;No.155 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 ]
  • 西安科技大学7个项目获2016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

    <正>2017年4月28日上午,2016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陕西宾馆召开。西安科技大学副校长马宏伟教授出席奖励大会,项获奖成果完成人参加了大会。西安科技大学7项成果获奖,黄庆享教授主持的《浅埋煤层开采岩层控制理论及其应用》获得一等奖,邓军教授主持的《西部侏罗纪煤自燃隐患识别及预测技术》、来兴平教授主持的《急倾斜特厚煤层群综放开采围岩动力灾害控制基础研究》、林海飞教授主持的《采动破断覆岩中瓦斯储运规律及人工导流抽

    2017年03期 v.37;No.155 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 ]
  • 西安科技大学4个项目获批安监总局2017年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防治关键技术科技项目立项

    <正>近日,国家安监总局发布2017年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防治关键技术科技项目通知,西安科技大学4个项目获批立项。经陕西省煤监局初审并推荐,国家安监总局评审,李树刚教授主持的《深部矿井开采诱发动力灾害基础理论及监测预警方法研究》、文虎教授主持的《煤矿灾变环境应急通信及遇险人员精确定位技术研究》、郑学召副教授主持的《矿山救援钻孔多源生命信息融合方法关键技术研

    2017年03期 v.37;No.155 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1 ]
  • 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煤火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

    <正>近日,西安科技大学申请建设的"陕西省煤火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经陕西省科技厅批准建设,建设期2年。陕西省煤火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依托学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长期从事矿山重大灾害防治应用基础研究,近年来承担并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科研成果积累雄厚,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建立了较完整的煤火灾害防治理

    2017年03期 v.37;No.155 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8 ]
  • 《自然·材料》刊登西安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郑斌博士最新研究成果

    <正>日前,西安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教师郑斌博士的研究成果以"Unravelling surface and interfacial structures of a metal–organic framework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为题在线发表在2017年2月20日的国际权威学术杂志《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DOI:10.1038/nmat4852)上。论文中,郑斌博士为唯一的国内人员,西安科技大学为唯一的国内单位。

    2017年03期 v.37;No.155 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 ]
  • 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冯长根教授来西安科技大学做报告

    <正>近日,应学校邀请,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北京理工大学冯长根教授来校做了题为《用学术影响力评价学术论文》的学术报告。副校长张威虎主持报告会并致欢迎辞。报告中,冯长根从简单的提问"通过期刊的影响因子来判断某篇文章的影响力是否科学?"开始,在考虑学术传承和引用时长的基础上提出了替代"引用量"的两个新指标第一指数F1和

    2017年03期 v.37;No.155 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 ]
  • 西安邮电大学加入中兴产学研合作论坛

    <正>2017年3月16日,全球领先的信息通信设备及方案提供商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在珠海隆重召开产学研合作论坛年会。此次年会有包括国内30多所知名高校领导、高校科研院所负责人、知名专家、科技处负责人等在内的200多人出席。2009年中兴通讯联合国内多所知名高校和移动、电信、联通三大研究院,以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会,成立了中兴通讯产学研合作论坛,旨在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

    2017年03期 v.37;No.155 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5 ]
  • 2018年第十一届世界矿山通风大会

    <正>世界矿山通风大会(International Mine Ventilation Congress,IMVC)每4年召开一次,自1975年发起以来,先后在南非、美国、波兰、英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成功举办了10届,是国际影响力最强、参会人数最多的矿山通风学术盛会之一。第十一届世界矿山通风大会(11~(th)IMVC)将于2018年9月14~20日在中国西安举办,设有主题报告、专题研讨会、工业参观及展览等活动。大会论文将提交EI收录,部分论文将被推荐到国际期刊发表。现诚挚地邀请您投稿并参会。

    2017年03期 v.37;No.155 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 ]

  • 2016年本刊荣获多项国家及陕西省奖励

    <正>2016年《西安科技大学学报》先后获"陕西省高校精品期刊"、"陕西省高校优秀期刊编辑部"、"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第一届全国煤炭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第四届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学报编辑部个人获陕西省高校优秀主编、优秀编辑、优秀青年编辑及优秀编辑学论著等奖项。

    2017年03期 v.37;No.155 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 ]
  • 急斜煤层浅转深综放开采煤岩动力灾害诱发机理

    来兴平;孙欢;蔡明;陈建强;常博;

    中国煤炭资源深部开采已成为常态。依托急倾斜煤层开采为工程背景,构建考虑水平分段综放开采影响的浅转深开采组合梁模型,引入应力差异系数(α)表征浅转深开采煤岩体应力状态特征,分析地表大尺度裂隙与工作面相对空间层位关系,揭示急倾斜煤层浅转深开采煤岩体动力灾害诱发机理,对指导急倾斜煤层深部开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通过全景智能钻孔图像信息辨识揭示了急倾斜煤岩层纹层角与倾斜层理方向基本一致,说明煤岩层处于强压缩构造状态;浅转深开采应力差异系数呈非线性增长,确定临界开采α为0.4;急倾斜煤层浅转深开采动力灾害诱发实质为水平分段多阶段重复扰动下覆层结构失稳产生循环性动力冲击。

    2017年03期 v.37;No.155 305-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4K]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6 ]
  • 大倾角软煤综放工作面“顶煤-支架”关系区化特征

    伍永平;郎丁;王艺霖;

    大倾角软煤长壁综放工作面顶煤破碎程度高、端面漏冒频发,顶煤与支架的约束关系复杂且沿倾斜方向具有明显的区化特性,支架稳定性控制难度大。基于理论分析与物理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方法,确定了"顶煤—支架"系统失稳临界条件,揭示了顶煤区化破坏机理。结果表明:松软顶煤的漏冒是支架失稳的主要影响因素,顶煤的碎裂程度与支架稳定性呈负相关关系,受岩体结构变异作用顶煤受到的顶板载荷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沿倾斜方向顶煤碎裂程度呈现出"中上部>上部>中部>下部"的区域性差异,工作面支架稳定性将产生与之相一致的区化特征。并通过现场实践,验证了支架稳定性区化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支架稳定性控制措施。

    2017年03期 v.37;No.155 312-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5K]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3 ]
  • 三维物理模型在长臂采煤工作面采空区通风研究中的应用(英文)

    姜华;翟小伟;罗毅;文虎;

    煤矿长臂工作面采空区中的风流分布对危险区域识别起到重要作用,并且受到上覆岩层垮落效果和井下通风方式影响巨大。为了探究U型通风工作面采空区中风流分布,在相似比为1∶300的物理模型中开展了实验研究。该物理模型主要由4部分组成:开采系统、由相似模拟材料堆砌的上覆岩层、通风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随着模型开采和上覆岩层垮落,在采空区形成后引入示踪气体。通过预埋的监测管路测试模型中示踪气体在各点的浓度,从而得到示踪气体浓度分布图。该实验平台和研究方法通过相似材料和模拟开采系统可以获取较为合理的物理上覆岩层和长臂采空区模型。通过示踪气体手段可以得到可视化的采空区风流分布。通过改变通风方式,该系统可应用于针对其他不同通风条件下采空区风流状况研究。

    2017年03期 v.37;No.155 319-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7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7 ]
  • 瓦斯爆炸载荷下矿用救生球复合结构的动态响应及可靠性

    陈晓坤;李海涛;王艺霖;王秋红;金永飞;

    救生球在煤矿井下的灾害救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抗爆性能直接决定了救援的效率。在多孔复合材料基础上,采用LS/DYNA软件建立了3种不同复合结构的救生球,基于ALE算法考查了3种救生球结构在瓦斯爆炸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分析了各结构的应力场、位移场及能量变化特征,计算了不同复合材料对结构可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孔复合材料增强了整体结构的抗爆性能,泡沫铝的缓冲性能优于聚氨酯。

    2017年03期 v.37;No.155 326-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6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0 ]
  • 矿井下ZigBee的Mesh网络安全监控系统设计

    强云霄;田丰;

    针对煤矿井下安全监控的需求,通过方案和系统设计、NS仿真分析,开发了一种基于ZigBee技术与Mesh网络相结合的安全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安装在终端节点上的传感器采集井下数据,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Mesh网络传输到井上监控中心,实现对井下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控。该系统具有可靠性高、网络覆盖范围大、移动性好的特点。对煤矿井下安全监控及安全事故的预防具有指导意义。

    2017年03期 v.37;No.155 334-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3K]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2 ]
  • 胡家河井田原煤含硫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方世跃;刘震;

    为研究胡家河井田原煤含硫特征及主控因素,为脱硫、降硫提供科学理论依据,采用了趋势面分析和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黄陇侏罗纪煤田彬长矿区胡家河井田3#,4#煤层原煤的含硫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胡家河井田3#煤层属中硫~高硫分煤,以中高硫分煤为主,4#煤层属特低硫~中高硫,以低硫分煤为主;原煤的硫分以硫化铁硫为主,次为有机硫,硫酸盐硫含量最少;井田中部,硫分含量较高,井田西南部和东北部,硫分含量较低,说明原煤硫分从井田西南和东北向中间递增;原煤硫分的成因和分布与成煤原始植物、水文条件、沉积环境、地质构造都有一定关系,原煤全硫含量与灰分成负相关,淡水沼泽中硫的聚集与植物类型、水动力条件及覆水深度关系更为密切,说明硫分的形成和成煤环境中的外来碎屑关系不大,与煤形成时的泥炭沼泽的环境和成煤物质密切相关,因此胡家河井田原煤含硫的主控因素为成煤原始植物和沉积环境。

    2017年03期 v.37;No.155 339-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9K]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5 ]
  • R134a螺旋套管冷凝器换热特性及其对热泵性能的影响研究

    张小艳;刘萌;

    为了研究R134a在螺旋套管冷凝器换热性能及其对热泵运行性能的影响,论文采用实验手段,在以水为冷却介质进行循环加热和直流稳态2种条件下,测试了不同进水流量和入口水温状态时R134a在螺旋套管冷凝器内的换热性能和热泵的运行性能。结果表明:循环加热时,同一进水流量随入口水温的升高,冷凝器总换热量、系统制热量和制热性能系数COP减小,而总换热系数和系统输入功率增大;进水流量从1.19 m3/h增大到2.16 m3/h,入口水温从30℃升高到60℃时,系统输入功率的增大范围为750~900 W,制热量的减小范围为600~750 W,COP的减小范围为2.8~3.2,同时流量2.16 m3/h的总换热量的减小量是流量1.19 m3/h的2.5倍,总换热系数的增大量是流量1.19 m3/h的2倍。直流稳态时,进水流量从0.26 m3/h增大到0.71 m3/h,总换热量和总换热系数分别增加了15%和41%;压缩机的排气功力和系统输入功率分别下降了26%和12%,而吸气功力变化较小。

    2017年03期 v.37;No.155 346-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7 ]
  • 同异反模式的管道土壤腐蚀综合评价

    赵志峰;文虎;高炜欣;郭军;

    为了保证能源管道的运输安全,减少管道事故的发生,提高管道土壤腐蚀评价的准确性,选取氧化还原电位、硫酸根离子含量、含水量、p H值和计算的平均腐蚀速率5种评价指标,通过集对理论将管道土壤腐蚀的5种多因素指标与土壤腐蚀等级组成集对,运用熵权计算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按照聚类分析思想的择近原则,计算同异反模式的分类系统与待测系统联系度之间的距离,从而辨别待测系统所属的腐蚀级别。以川气东送管道梁平段腐蚀埋片样本数据为例,选用8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构造评价模型,另外8组数据作为检验样本,模型对检验样本的评价结果符合现场实际的腐蚀情况,为管道土壤腐蚀评价提供了方法指导。

    2017年03期 v.37;No.155 352-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2 ]
  • 基于PATHFINDER的公共场所人员疏散行为规律及仿真模拟

    王莉;

    研究人员疏散问题对于有效减少踩踏事故发生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揭示大型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区域人员疏散行为规律特征,降低聚集人群风险,文中首先研究了公共场所拥挤人群行为特点,包括行人运动特征、聚集人群心理特征;探讨了恐慌状态下人的行为表现,进而分析踩踏行为的影响因素;使用Pathfinder疏散软件模拟出A植物园某场馆高峰期、低峰期以及场馆内设置复杂环境情况下人员的疏散过程,结果证实人群有明显的从众行为,人数越多出口处堵塞越严重,建筑物内部结构越复杂,疏散效率越低,建筑物内墙体方向设置与疏散效率有关,设置安保人员亦能提高疏散效率。本研究可为大型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区域人员疏散问题的优化及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2017年03期 v.37;No.155 358-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引用频次:6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16 ]
  • 基于气压计法的昌恒煤矿通风系统阻力测定及分析

    程根银;牛振磊;祁明峰;陈秀友;谢中朋;冯山;曹健;

    为掌握山西岚县昌恒煤焦有限公司新改扩建矿井投产前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及相关参数,根据昌恒煤矿井下通风系统的实际情况,采用气压计逐点测定法,对通风系统中4条(1主3辅)测定路线逐点测定通风参数,全面、准确地掌握了全矿井通风阻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昌恒煤矿通风系统的总阻力为493.3 Pa,进风段、用风段、回风段阻力分布比合理,通风阻力主要集中在用风段,风量能够满足矿井日常生产的实际需要。该研究成果为日后通风系统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保证,其研究方法为其他相似矿井通风系统的技术管理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2017年03期 v.37;No.155 365-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3 ]
  • 基于FZI的致密砂岩渗流特征分析

    张添锦;张海;李鹏程;

    为解决致密岩性油气藏储层非均质强渗流特征复杂,剩余油富集规律不清的问题,以靖边油田为例,运用Amaefule提出的流动分层指标法,建立流动单元分类标准图版,进而确定出流动单元类型。通过岩心归位建立孔、渗透率的解释模型,求取各井点FZI值,划分平面流动单元,采用单井劈分法研究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分析流动单元类型与剩余油分布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致密岩性储层的渗流特征体现流动单元类型与剩余油的响应关系,流动单元类型与井网完善程度对剩余油分布均有明显控制作用,井网完善程度较低时,流动单元指数越高,单井的剩余储量越大,井网完善程度较高时,在流动单元的过渡区剩余油的储量较大。利用FZI流动分层指标法研究致密岩性储层的渗流特征,可以更加有效地指导开发剩余油。

    2017年03期 v.37;No.155 370-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4K]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31 ]
  • 大型三角洲-深水沉积盆地油气地质与成藏特征比较分析

    胡孝林;赵阳;曹向阳;李冬;刘新颖;刘深艳;

    三角洲-深水沉积体系是世界上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重要场所,独特的沉积环境为油气生成和聚集提供了良好的生储盖与圈闭条件,不同的构造与沉积背景具有不同的成藏特点。为进一步研究该类盆地成藏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指导油气勘探,特选取马哈坎三角洲盆地、尼罗河三角洲盆地和刚果扇盆地3个世界级富含油气区,采用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盆地构造与沉积演化、沉积特点、烃源岩、成藏组合及油气成藏特征等方面对比分析,对3个类型的大型三角洲-深水沉积盆地的油气地质与成藏特征进行总结。结果表明,3大盆地均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稳定沉积背景,均发育了规模巨大的三角洲-深水沉积体系,石油地质条件非常优越;由于形成时期不同的古气候、古沉积与古构造条件,3大盆地在沉积模式、烃源岩、主要成藏组合、油气类型、油气运移及油气藏类型等方面又具有明显差异性;其未来主要勘探领域与勘探方向亦不同,马哈坎三角洲盆地以深水为主,尼罗河三角洲盆地以深层为主,刚果扇盆地以深水中浅层为主。

    2017年03期 v.37;No.155 377-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4K]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7 ]
  •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长8成藏主控因素

    杜彦军;贺永红;董丽红;李欣伟;宋健;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和新安边地区成功实施了致密油勘探与开发,提交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近亿吨。近年来在盆地中部和南部地区致密油勘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成藏条件研究程度依然较低。从长8致密油分布特征、烃源岩特征、沉积储层、源-储配置关系及运移动力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长8致密油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长8致密油成藏受控于以下地质因素:(1)优质烃源岩不仅提供了充足的油源,而且还是运移充注动力来源,其分布控制致密油的成藏位置和规模;(2)大面积发育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复合砂体是长8致密油聚集的主要储集场所,广泛致密背景上的局部"甜点"有利于石油的富集与高产;(3)长7、长9优质烃源岩与长8段优质储层空间配置关系控制了长8致密油的形成与富集。

    2017年03期 v.37;No.155 388-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9K]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64 ]
  • 离子液体抑制煤自燃的程序升温试验研究

    肖旸;钟凯琪;解萌玥;王友琳;

    离子液体对煤分子结构活性官能团具有显著的溶解破坏作用,能为抑制煤自燃提供有效途径。为了考察咪唑类离子液体对内蒙古鄂尔多斯色连矿烟煤氧化特性的影响,选取4种离子液体[BMIM][NO3]、[BMIM][I]、[EMIM][BF4]、[BMIM][BF4]处理煤样,并采用程序升温氧化法对煤样进行实验,研究不同温度下离子液体对煤自燃的阻化效果。结果表明:离子液体[EMIM][BF4]、[BMIM][BF4]对煤自燃阻化效果显著,其中[BMIM][BF4]在120~150℃的阻化效果最为明显,可为煤自燃防治提供基础和参考。

    2017年03期 v.37;No.155 396-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K]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5 ]
  • 陕北吴起地区延长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白江;刘晓芳;

    储层非均质性是造成储层砂体内部渗透率垂向及平面变化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砂岩储层中碎屑颗粒、填隙物含量等演示学特征及成岩作用的分析,利用非均质性计算指标分析吴起地区延长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研究表明吴起地区延长组以发育长石砂岩为主,具有分成熟度高、分选好的特征,成岩作用主要表现为压实和压溶、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从层内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和平面非均质性等非均质性指标分析认为,单砂体粒度特征以正韵律、正韵律叠加和复合韵律较为发育,层理构造的垂向变化引起渗透率的垂向变化,泥质夹层、钙质夹层对油藏进行了分割,储层砂体渗透率值非均质性强的特征明显。储层非均质性差异导致吴起地区延长组砂体在平面上使得渗透率值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是由于不同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变化的结果。

    2017年03期 v.37;No.155 403-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2K]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0 ]
  • 煤层冲击倾向性变权重可变集分类识别

    郭金栋;朱云辉;

    针对煤层冲击倾向性评价的模糊不确定性问题,为准确合理地评判冲击倾向性强弱,提出变权重可变集分类识别模型。模型选取动态破坏时间、弹性能量指数、冲击能量指数和单轴抗压强度作为分类指标,采用CRITIC法计算指标客观常权,利用指标数据与指标分类标准值区间的关系求解指标客观变权,最后运用博弈论对主客观权重进行优化集成,得到评价对象的变权权向量。引入可变集理论合理确定评价指标对各类别指标标准值区间的相对差异度,建立冲击倾向性可变集评价模型,依据类别特征值判断评价对象的隶属类别。实例表明,该方法较好地考虑了模型参数与样本指标权重的可变性,能科学合理地评价煤层冲击倾向性,识别结果更为可信,为煤岩冲击倾向鉴定与冲击地压危险性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2017年03期 v.37;No.155 410-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7 ]
  • 锂改性Pd/C催化剂及其乙炔氢氯化催化性能

    武东;王丰;王吉德;王璐;

    以活性炭为载体,LiCl溶液和PdCl——2溶液为改性剂和活性组分前驱体,分别用共浸渍法和分步浸渍法制备了Li改性Pd/C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乙炔氢氯化反应,考察了制备方法和助剂负载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方法和助剂负载量均会影响催化剂在乙炔氢氯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LiCl与PdCl——2共浸渍所制备的催化剂,Li负载量为0.5%时催化剂催化性能最佳,乙炔转化率达99%的高活性可维持2 h以上,氯乙烯选择性可达97%.对催化剂进行BET,TG,XRD,TPR,XPS和FT-IR对催化剂表征分析。发现,适量Li添加改性提高了催化剂中活性组分钯物种的分散度,减少了催化剂表面积碳的生成,抑制了钯活性组分的还原,从而改善了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2017年03期 v.37;No.155 418-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2K]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7 ]
  • pH值在8.5~9.0之间的二钼酸铵-氨-水三元体系固液相平衡及介稳区的测定与关联

    赵楠楠;王彦飞;杨立斌;沙作良;练婉;唐丽霞;李峰;

    采用静态平衡法测定了pH值在8.5~9.0之间的二钼酸铵-氨-水三元体系固液相平衡及介稳区,分别用Apelblat简化方程和λh方程对相平衡数据进行关联,结果表明,2种模型关联标准方差分别为1.626%和1.661%。同时,采用浊度法测定了二钼酸铵的结晶介稳区数据,考察了降温速率对介稳区的影响,推导出二钼酸铵在氨水体系中的结晶成核级数。

    2017年03期 v.37;No.155 426-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2 ]
  • 变异形互通式立交布设控制因素分析

    李锐;

    地形、地质情况复杂的山区高速公路在交通需求上与城市有很大差异,高速公路主线指标比较紧凑。通过石黔高速黑溪互通式立交实例,从立交总体布设、线形指标控制、桥梁布置、路基设置等多个方面对复杂山区非常规变异形互通式立交布设指标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互通式立交占地面积大,与山区用地条件的矛盾突出,常规的立交形式对地形、地质条件适应性差,需要对立交布设进行适当变异。复杂山区变异形高速互通式立交总体布置中,利用地形,绕避不良地质条件灵活布线,贯彻安全、舒适、经济的设计理念,立交范围主线及匝道的线形指标需结合桥梁、路基工程进行控制,主线及匝道桥梁工程设置应根据地形、地质情况、施工条件等采用各种墩台形式,注意孔跨及梁型的统一,路基工程应减少弃方,注重不良地质段落防护,路面结构指标需按照主线、匝道及桥面铺装分别选取。

    2017年03期 v.37;No.155 431-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2K]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1 ]
  • 改进的Otsu递归分割单幅图像去雾算法研究

    吴延海;潘晨;吴楠;

    针对暗原色先验去雾算法对天空区域的透射率估计值偏小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Otsu递归分割图像去雾方法。该方法基于图像分割的思想,利用改进的Otsu递归分割算法准确分离出天空区域,结合暗原色图像灰度归一化值对天空区域透射率估计值进行修正,优化后的透射率更加接近实际值,最后通过大气散射模型得到复原图像。实验结果表明:去雾后的图像保持真实色彩,区域交叉边界处复原自然。文中算法有效解决了天空区域出现色偏和光晕问题,拓宽了暗原色先验算法的适用范围,对户外雾天图像的去雾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17年03期 v.37;No.155 438-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6K]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8 ]
  • 基于微信平台的洗车服务系统

    李文峰;冯永明;袁海润;

    为了拓展传统洗车服务企业的服务渠道,使企业具备自主控制系统,解决企业营销、管理、客源数据安全等问题。研究了微信平台、SSM框架开发、阿里云平台等,设计了一套应用于中小型洗车服务企业的自控服务系统,包括:企业管理模块,实现企业内部基本管理功能并兼具企业所需要的营销功能;核心业务模块,实现企业核心业务的流程轮转以及进程跟踪分析;基础服务模块,实现整个系统的基础服务支撑功能。测试表明,利用基于微信平台的洗车服务系统,企业能在完全自控系统的前提下,实现自由业务渠道拓展、企业基本管理功能以及对自有客户源数据的保密。

    2017年03期 v.37;No.155 445-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5K]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9 ]
  • 基于无人机影像数据的苹果产量模拟——以洛川县为例

    郭斌;吴亚颜;周嘉耀;王周铸;石秦羽;田阳;

    苹果是陕西省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洛川县是陕西省主要的苹果生产区。利用无人机遥感迅速获取苹果长势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与建模功能尝试性的预测苹果产量。文中采用多源数据,结合当地的统计年鉴包括苹果总产量、降水量、均温、日照等气象数据等,进行洛川县的苹果产量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实际统计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表明:遥感气象产量模型的准确度较高,模型R2为0.802,标准残差为11.26.针对苹果季节性生产的特点,利用无人机遥感实时动态的进行数据获取和分析,可以有效地对苹果产量进行预测。利用计量地理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方法可靠,可为农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2017年03期 v.37;No.155 450-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7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