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玉成: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正>夏玉成,男,甘肃省武威市人,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曾享受"三秦学者津贴"。1981年12月毕业于西安矿业学院地质系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4年12月毕业于西安矿业学院地质系煤田油气地质勘查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3年6月毕业于西安科技学院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84年12月毕业后留

    2019年06期 v.39;No.170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 ]
  • 冲击荷载下煤岩损伤演化规律

    来兴平;方贤威;崔峰;单鹏飞;

    冲击荷载下煤岩损伤演化规律的认识对动力学灾害防控至关重要。为了得到煤岩在冲击荷载下的损伤演化特征,通过开展冲击试验,运用超声波检测装置和声发射仪器分别测量冲击前后煤样的波速变化与冲击过程的声发射特征,用波速和声发射的变化反映煤样内部损伤特征。结果表明:冲击荷载的作用次数、单次冲击能量的大小和施加顺序均会对煤样内部损伤演化造成影响;煤样内部损伤随冲击次数增加呈幂函数增长,与单次冲击能量呈线性增长;冲击能量由大到小进行施加更容易使煤样发生破坏。煤样内部损伤变化越剧烈,声发射信号特征越明显。用波速表征的煤样内部损伤变化与声发射在每个阶段监测到的事件数和能率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为矿井开采动力灾害预报与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9年06期 v.39;No.170 919-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1K]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40 ]
  • 含氢氧化铝铂金催化体系HTV阻燃抑烟硅橡胶的制备和性能

    邓军;张瓷;康付如;王彩萍;吴长林;闫钰;

    为研究含铂金(Pt)催化剂、氢氧化铝(ATH)热硫化(HTV)硅橡胶(SR)的阻燃抑烟性能,以ATH为阻燃剂制备Pt催化体系阻燃SR。通过氧指数和垂直燃烧测试确定Pt催化剂对SR的阻燃性能影响,选取阻燃效果最好的Pt催化剂用量配方制备含ATH阻燃SR,再通过氧指数测试、垂直燃烧测试、锥形量热仪测试和烟密度测试研究不同质量分数ATH对SR阻燃抑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t催化剂用量为1 wt%时,阻燃效果最好,随着ATH添加量由0增加至40 wt%,SR氧指数由27.9%增长至42.1%,点燃时间由36 s增加至192 s,总热释放量由18.9 KJ/m~2降至4.5 KJ/m~2,下降了76.1%.热释放速率峰值量由162.2 KW/m~2下降至53.3 KW/m~2,下降了67.1%,ATH添加量大于28 wt%时,SR阻燃等级达到UL-94V-0级。添加24 wt%ATH时最大烟密度和烟密度等级最低。综合考虑阻燃性能和抑烟性能,添加28 wt%ATH时SR的阻燃抑烟效果最好。

    2019年06期 v.39;No.170 928-933+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6K]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8 ]
  • 软岩大变形巷道破坏机理与支护技术

    黄庆享;郭强;曹健;钱万学;侯挺;赵轩;

    针对软岩大变形巷道围岩控制难题,以象山矿井南一石门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取样、物理相似模拟和FLAC~(3D)数值计算,分析了巷道围岩物理力学性质,掌握了巷道各阶段围岩基本变形规律,得出巷道变形表现为四周收敛,具有明显的软岩特征,变形速度达3~4 mm/d.研究发现:巷道底板极限平衡区最大深度为3.57 m,两帮极限平衡区最大深度为1.86 m,顶板极限平衡拱高度为4.26 m.基于上述分析,结合"自稳平衡圈理论",提出合理的巷道支护方案,采用直墙圆弧拱带反拱优化断面,确定了全断面采用锚杆锚索+钢筋梯子梁+金属网喷浆支护,对围岩极其破碎阶段进行注浆,顶锚杆长度2.4 m,锚索长度6 m;帮锚杆长度2.4 m,锚索长度4 m;底板采用长度1.5 m的注浆锚杆,全断面采用金属网喷浆封闭。该研究方案已被矿区采纳。

    2019年06期 v.39;No.170 934-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4K]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02 ]
  • Bayes判别模型在风化基岩富水性预测中的应用

    侯恩科;闫鑫;郑永飞;杨帆;

    风化基岩含水层是对矿井安全生产构成威胁的主要含水层之一,准确预测其富水性是煤矿水害防治的基础。针对风化基岩富水性预测问题,以张家峁井田为例,在总结风化基岩岩性特征、分布特征和富水性特征的基础上,以风化基岩厚度、风化程度、岩性组合指数、脆塑性岩厚度比和地形地貌作为判别指标,以研究区及其外围29组风化基岩抽水试验数据作为训练及检验样本,建立了风化基岩含水层富水性Bayes判别模型,可对无抽水试验资料区域的风化基岩富水性类型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张家峁井田风化基岩整体富水性较弱,且空间分布不均。在井田中部和西北角局部区域为强富水性,中部大部分区域为中等富水性,东部及东北部区域几乎全为极弱富水性,其余部分为弱富水性。通过与矿井生产过程中井下涌水量观测数据对比,显示所建判别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表明运用此模型进行风化基岩富水性预测是可行的,为风化基岩含水层的富水性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2019年06期 v.39;No.170 942-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9K]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49 ]
  • 贵州大河边矿煤显微组分解离规律及其分选

    杜美利;杨敏;杨瑞;朱晨浩;朱超;任辉;

    以贵州大河边矿煤为研究对象,确定了其在显微光学条件下煤岩显微组分的组成、赋存状态及含量特征,同时采用XRD衍射技术分析了原煤中矿物组成。通过对原煤的破碎解离,进而研究了壳质组、镜质组和惰质组在不同粒级的解离规律,在此基础上使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研究了显微组分的分选,并验证了超声辅助对分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原煤中壳质组分布方式主要以片状、细脉状形式存在,与镜质组紧密连生,轮廓清晰;镜质组主要以团块状形式出现,具有明显内生裂纹;惰质组主要包括丝质体和半丝质体2大类,半丝质体单体粒度较小,部分具有鳞片状结构,丝质体细胞结构保存十分完好。各粒级显微组分单体解离度随着破碎程度的加深逐渐增大,其中破碎对镜质组和惰质组的解离效果更加明显,3种显微组分最佳解离粒度为0.125~0.074 mm。壳质组、镜质组和惰质组的最佳分选密度分别为-1.15,1.27~1.29,1.33~1.35 g·cm~(-3),超声辅助有利于提高壳质组的分选效果。

    2019年06期 v.39;No.170 950-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7K]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9 ]
  • 乙烯球罐区多源泄漏爆炸数值仿真

    陈晓坤;李鑫;王秋红;蒋军成;张明广;罗振敏;王刘兵;

    储罐是储存石油化工产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年限增长导致罐体腐蚀损耗或人为不当操作等原因可能引发危险化学物质泄漏。为研究球罐区乙烯气体泄漏爆炸发展规律,使用CFD软件FLACS对西安市某能源化工厂中的乙烯罐区泄漏爆炸事故危害进行了定量评估,还原了罐区内乙烯气体单源及多源泄漏场景,并将泄漏所产生的不规则气云耦合进该软件的气体爆炸模块,设置火源进行气体爆炸模拟,得到其爆炸超压对各储罐的影响。研究表明:泄漏产生的可燃性气云大部分浓度较低,且该部分气体流速较慢;多源泄漏不同射流气体间通过卷吸及直接碰撞相互影响,减慢了泄漏气体的扩散,当泄漏源间距较大时,该影响可忽略不计;单源泄漏发生爆炸产生的爆炸超压仅为1.63~6.87 KPa,多源泄漏发生爆炸时超压显著增大,为1.98~20.37 KPa.该研究对罐区的安全管理及事故预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9年06期 v.39;No.170 957-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0K]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20 ]
  • 因子分析法与BP神经网络耦合模型对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

    徐刚;王磊;金洪伟;刘沛东;

    针对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的影响因素众多且难以筛选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因子分析法与BP神经网络的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首先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矿井瓦斯涌出量的影响因素降维处理,并筛选出3个主因子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端神经元,然后构建出基于BP神经网络的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模型,并进行网络训练,最后对预测模型的可靠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因子分析处理后变量作用在影响因子上的权重得到了重新分配,并且变量的维数得以减少,错综复杂的变量关系被优化成3个主因子之间的线性组合关系,使得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瓦斯涌出量结果更合理,精度更高;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均在5%以下,平均相对误差为3.25%,误差波动范围小,稳定性较好,为复杂因素影响下的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2019年06期 v.39;No.170 965-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71 ]
  • 基于链式中介效应的工作资源与心理安全行为关系研究

    李琰;张燕;田水承;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煤矿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全方位的预防和控制矿工的不安全行为。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探讨了煤矿工作资源对矿工心理安全行为的影响机理,并且深入分析企业的安全氛围水平和矿工自身的安全心理资本在影响机理中的重要作用,构建了煤矿工作资源对矿工心理安全行为影响关系的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法对该理论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工作资源能够分别通过心理社会安全氛围和安全心理资本的完全中介作用正向影响矿工的心理安全行为;并且工作资源可以通过心理社会安全氛围和安全心理资本的链式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心理安全行为。以上研究证实了煤矿工作资源、企业心理社会安全氛围和矿工安全心理资本在提升矿工安全行为中的有效性。因此,煤矿企业应该加强对矿工心理安全的重视,向矿工提供丰富的工作资源,改善组织安全氛围,开发矿工安全心理资本,进而提升矿工安全行为。

    2019年06期 v.39;No.170 972-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98 ]
  • 基于TPB的疲劳对汽车驾驶员不安全驾驶行为的影响

    李磊;严敏;王涛;王文涛;古月;

    为预防和控制由于驾驶员不安全驾驶行为导致的交通事故,基于TPB构建包含驾驶员不安全驾驶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3个变量的疲劳对驾驶行为研究模型,通过发放与分析问卷,得到影响驾驶员出现不安全驾驶行为的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性别和职业的差异影响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法对年龄、文化程度、驾龄的差异影响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在疲劳驾驶行为控制和疲劳驾驶行为意向上显著差异性较大;不同年龄群体对于知觉行为控制和行为意向有显著差异;不同职业类型在疲劳驾驶行为态度和疲劳驾驶行为意向上具有显著性差异;教育程度对驾驶者的行为态度具有显著性差异影响。通过对驾驶员不安全驾驶行为的研究有助于减少驾驶员驾驶过程的不安全驾驶行为,保障交通安全。

    2019年06期 v.39;No.170 979-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89 ]
  • 基于煤体三轴蠕变试验的非线性伯格斯模型

    屈丽娜;

    为解决传统伯格斯模型无法描述煤体加速蠕变的缺陷,利用RLW-500G煤岩三轴蠕变-渗流试验系统对原煤试样开展三轴压缩蠕变试验,分析了不同应力水平下煤样轴向应变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针对煤样加速蠕变过程中应变加速度与时间呈正比的关系,利用一个非线性黏-弹-塑性体来表示煤体加速蠕变特征,将其与伯格斯体进行串联得到一个改进的非线性伯格斯模型,推导得到该模型在三维状态下的蠕变方程表达式。利用原煤三轴压缩蠕变试验数据,采用模型辨识的方法对改进的非线性伯格斯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拟合曲线与试验结果高度吻合,相关系数平方R~2均高于0.98,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煤样非衰减蠕变过程中3个阶段的变化特征,拟合结果表明改进的非线性伯格斯模型具有较高适用性及优越性。

    2019年06期 v.39;No.170 985-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3K]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56 ]
  •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叠系延长组泥岩压实系数与古压力特征

    杨超;贺永红;雷裕红;史鹏;

    利用钻井、录井、测井等数据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叠系延长组泥岩压实系数和古压力进行深入研究和剖析。研究表明,泥岩的压实系数明显受到泥质含量及矿物组成的影响,泥质含量和压实系数具有正相关性。富县地区泥岩压实系数最大,其次为旬邑地区,黄陵地区压实系数较小。通过对有机质导致的声波差异进行校正,恢复研究区最大埋深古压力,富县地区过剩压力最大,介于8~10 MPa;旬邑地区,最大埋深时期泥岩剩余压力为6~8 MPa;而黄陵地区,由于泥岩厚度较薄,沉积速率相对缓慢,异常压力也较低,介于4~5 MPa.

    2019年06期 v.39;No.170 992-9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5K]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3 ]
  • 裂缝性储层关键参数测井计算方法

    张建欣;蒋裕强;李景;胡丹丹;魏涛;赵隽;王巍;李淑琴;宋海巍;罗晓芳;

    为求取裂缝性储层关键参数,应用自然伽玛、声波时差和电阻率等测井曲线建立岩性解释模型的方法,求取岩性综合系数,发现岩性综合系数与泥质体积含量成反比,与白云岩体积含量成正比,用来识别岩性;应用阵列声波测井能量衰减幅度、井径曲线、岩性综合系数等参数建立裂缝解释模型的方法,求取裂缝综合系数(F),F<0.36,裂缝不发育,0.36≤F<0.6,裂缝发育一般,0.6≤F<0.8,裂缝较发育,F≥0.8,裂缝发育;最后综合分析岩性、裂缝综合系数,并结合基质解释参数,识别出油层、差油层、水层和干层。结果表明:裂缝综合系数大于0.48,岩性综合系数大于0.34,为油层;差油层的特征为裂缝综合系数大于0.36,岩性综合系数大于0.24;裂缝综合系数小于0.36,裂缝不发育,为干层;水层特征主要为深侧向电阻率小于浅侧向。裂缝发育程度决定了青西油田储层含油性,即使岩性为白云质泥岩,只要裂缝发育,就可能存在油层。

    2019年06期 v.39;No.170 999-10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5K]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416 ]
  •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北部奥陶系天然气成藏期次

    刘素彤;肖晖;杜元凯;柳志勇;田雯;李昊玺;

    以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北部奥陶系含气储层为研究对象,进行天然气成藏期次研究。采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及均一温度测试、气烃包裹体激光拉曼和包裹体碳同位素分析技术,结合埋藏热演化史分析,确定了天然气成藏期次,并根据已有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地质条件,建立了成藏流体演化特征及成藏过程。结果表明,奥陶系含气储层发育早、晚两期烃类包裹体,早期以沥青包裹体和液烃包裹体为主,反映早期原油成藏过程,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122~142℃对应中侏罗世成藏过程;晚期发育气液烃和气烃包裹体为主,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154~168℃对应侏罗纪末—早白垩世成藏过程。包裹体气烃成分主要为CH_4,其甲烷碳同位素平均值在-38.84‰,表明包裹体中CH_4来源于早期原油裂解成因气。结合研究区天然气成藏地质特征分析,侏罗纪末-早白垩世为天然气关键成藏期,在天环坳陷斜坡深部及深凹陷区可以形成源自奥陶系气源岩的内幕气藏。

    2019年06期 v.39;No.170 1007-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9K]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8 ]
  • 马岭地区长81优质储层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

    叶博;马继业;史立川;崔小丽;梁晓伟;毛振华;宋娟;

    马岭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_1储层整体为低孔、特低渗储层,局部发育相对高孔高渗的优质储层,为了弄清优质储层的成因机理及分布规律,通过钻井资料,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高压压汞等分析方法,对长8_1沉积相与砂体展布、储层岩石学、孔隙结构及成岩作用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岭长8_1期浅水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发育,多期水下分流河道叠加沉积形成了连片分布的有利储集砂体;压实作用和碳酸盐、伊利石胶结作用形成了长8_1储层的低孔低渗背景,长石溶蚀作用、绿泥石膜胶结作用使低渗背景上发育了相对高孔高渗储层。将长8_1储层分为Ⅰ,Ⅱ,Ⅲ,Ⅳ类,其中Ⅰ,Ⅱ类储层为相对高孔高渗的优质储层,约占储集砂岩的45%,主要分布于主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同时长石溶蚀或绿泥石膜胶结成岩作用发育的地区。有利沉积、成岩作用共同控制了优质储层的形成与展布,为长8_1下步勘探部署指明了方向。

    2019年06期 v.39;No.170 1016-1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1K]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7 ]
  • 一种Kannala模型的鱼眼相机标定方法优化

    张春森;严露;于振;

    针对鱼眼相机自身大视场、超短焦距等特点,使传统的基于小孔成像模型的相机标定算法无法实现其标定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传统Kannala模型的鱼眼相机标定优化方法。首先研究了鱼眼相机的相机成像模型和畸变类型,并在传统Kannala模型基础上,建立分段多项式逼近模型实现原模型优化。其次根据传统Kannala模型和优化模型分别获得相机内参数和畸变系数,并通过内参数和畸变系数获得畸变校正图像。最后对得到的畸变校正图像利用反投影误差和多视图立体视觉三维重建分别定量和定性分析算法的优越性。相机检校反投影误差分析及三维重建可视化效果证明了所给优化模型相机标定的有效性。

    2019年06期 v.39;No.170 1026-1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93K]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56 ]
  • 淮河流域植被NDVI与干旱条件的相关性

    史晓亮;尚雨;陈冲;张娜;

    淮河流域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干旱灾害频发且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该区域植被生长,而前人大多探讨了该区域气象干旱情况或植被生长状况,对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且多采用气象站点降水资料进行干旱分析,不能充分反映降水时空分布的差异性。因此,基于MODIS NDVI遥感影像与TRMM 3B43卫星降水数据,采用降水距平百分率(P_a)作为气象干旱评价指标,分析了2001—2016年淮河流域植被NDVI与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年际变化特征以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01—2016年淮河流域植被NDVI总体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植被NDVI有所改善的区域比例为54.86%,NDVI基本不变的比例为43.25%,仅1.89%的NDVI出现退化。流域16年间以轻旱和中旱为主,较少出现重旱和特旱,干旱程度有所降低。植被NDVI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呈正相关和负相关的区域分别占流域的61.31%和38.69%,正相关最显著的区域为河南省和安徽省的南部,而河南省东北部、安徽省西北部、山东省西部以及江苏省东部边界呈负相关关系。

    2019年06期 v.39;No.170 1033-1040+1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9K]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16 ]
  • 基于离散元法的粉碎机冲击力测试

    邢志中;郭卫;张武刚;王渊;路正雄;李实军;

    为分析前后立式粉碎机粉碎内腔所受冲击力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对改进前后立式粉碎机、中黄39大豆进行实体测量,测定其物理特性与力学特性,建立其EDEM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得知:改进前后粉碎机粉碎下盖内腔所受冲击力均大于各自上盖内腔,改进后粉碎机下盖内腔所受冲击力大于改进前,改进前后粉碎机上盖内腔所受冲击力大小无明显区别。以1.01~1.20 s改进前后粉碎机粉碎下盖内腔所受冲击力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大豆数目以及不同粉碎刀具的转速对下盖内腔所受冲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大豆颗粒从100粒增至800粒,改进前后粉碎机下盖内腔所受冲击力增大值出现在大豆数目为600左右。随着粉碎刀具转速从6 200增至7 000 rpm改进前后粉碎机下盖内腔所受冲击力逐渐增大。且在相同转速以及相同大豆颗数的情况下,改进后粉碎机下盖内腔所受冲击力均大于改进前。改进前后粉碎机下盖内腔所受冲击力最大值出现大豆数目为600,刀具转速为7 000 rpm,其值分别为64.97与69.56 N,改进前后粉碎机下盖内腔所受冲击力最小值出现大豆数目为400,刀具转速为6 200 rpm,其值分别为39.35与41.27 N.试验与软件仿真结果所得结论一致,该结果为研究立式粉碎机的粉碎内腔冲击力提供理论参考与依据。

    2019年06期 v.39;No.170 1041-1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4K]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7 ]
  • 信息论安全的3个基础外包计算协议及空间位置关系保密判定

    陈振华;黄路琪;史晓楠;聂靖靖;

    现存的安全几何计算协议大多采用公钥加密方法保护数据隐私,计算成本较大。当计算能力不强的用户解决复杂问题时,效率往往较低。针对这些问题,避开公钥加密的方法,而是利用矩阵论中一些特殊函数的性质和随机数混淆的方法来保护数据隐私,并且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将大量的用户计算外包出去。在此基础上,首先设计了常用的3个基础向量外包计算协议,分别是安全外包计算的向量模长计算协议,向量内积计算协议和向量夹角计算协议,并利用模拟范例证明了协议的安全性,然后利用这3个基础协议进一步解决了现实意义中如何保密判断空间面与面位置关系的问题,并给出了具体协议。最后,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仿真显示:由于协议没有使用公钥加密的方法,因此达到了信息论安全;并且由于外包计算的使用,为用户节省了更多的计算成本,取得了比较高的效率;此外,协议能够解决的问题也更加广泛,可作为新的云计算技术的基础协议应用到安全多方计算的其它分支中。

    2019年06期 v.39;No.170 1049-1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1 ]
  • 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的解码器设计及闭环脑机接口系统构建

    潘红光;张奇;米文毓;马彪;

    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在残疾人肢体功能恢复等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首先,在简介经典单关节信息传输模型基础上,设计并训练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的解码器,代替原有脊椎电路通路将大脑信号传递给假肢;其次,为了在感觉反馈通路缺失时,仍能准确地恢复肢体运动功能,结合基于无模型控制策略设计的辅助控制器,构建闭环脑机接口系统,实现恢复关节活动障碍者缺失的感觉反馈通路从而实现跟踪期望轨迹的目的。由仿真可知,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设计的解码器的离线解码效果良好。构建的闭环脑机接口系统对期望轨迹的跟踪以及缺失信息通路的恢复的结果验证了无模型控制辅助控制器良好的控制性能以及构建的闭环脑机接口系统的有效性。

    2019年06期 v.39;No.170 1057-1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6K]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4 ]
  • PWM控制隔爆异步电机定子绕组短路损耗分析

    赵燕云;马宪民;

    矿用隔爆电机是煤矿井下设备的主要驱动电机,大部分采用逆变器供电,使得电机的谐波损耗增大;定子绕组短路故障是电机的主要故障类型,发生短路故障后,电机的损耗也会发生变化,对PWM供电防爆异步电机定子绕组短路故障损耗变化的研究对电机温度场的研究和故障诊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为了对定子绕组故障后的电机损耗的特点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建立了一台刮板输送机用防爆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短路故障时的场-控-路耦合二维有限元模型,首先对电机的定子电流和气隙磁密的进行计算,然后对电机的铜耗、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进行了计算和分析。通过分析可知:电机发生定子绕组短路故障后,故障相的电流增大,使得电机的铜耗大大增加,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也增加。通过对电机整体损耗的分析,为电机温度场的计算和故障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2019年06期 v.39;No.170 1065-1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22K]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9 ]
  • 劳动力转移下陕西农户生活用能影响因素

    王萍;银艳艳;张亚欣;

    利用2013年和2017年在陕西农村地区开展的两期纵向田野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及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劳动力转移视角下农户生活用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目前全国农户生活用能以液化气和电力为主,而陕西农户则以煤炭、电力、薪柴和秸秆为主;劳动力转移中人均劳动力转移收入是促进农户生活用能从生物质能源向商品能源转变的主要推动因素,而转移人数及转移负担人口则是主要抑制因素,社会人口-经济特征、能源可获得性及区位特征诸因素均构成农户生活用能的显著影响因素;农户选择不同生活用能结构的影响因素有所差异。揭示了劳动力转移能够促进农户生活用能结构绿色转型及可持续发展;陕西地区从传统生物质能源向清洁商品能源转变受农户社会人口-经济特征、能源可获得性及区位特征诸因素的差异影响不容忽视;农户科学用能教育及引导亟待加强。

    2019年06期 v.39;No.170 1073-1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2 ]
  • 公共安全视域下的舆情热点及发展趋势可视化分析

    严锴;李红霞;

    舆情是公众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其关注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特点,导致舆情对于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存在一定作用。掌握全球范围内舆情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是把握舆情传播规律及演变特征,进行科学分析,提出舆情管控管用措施的基础性工程,对于降低公共安全事件发生概率,防止事件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CITE 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992—2018年期间收录的国外舆情研究文献进行了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研究了该领域主要研究机构、国家、作者等方面的国外舆情研究的时空分布情况,通过对关键词、研究聚类等可视化分析,阐释了该领域当下研究热点,预测了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舆情领域主要研究力量集中在美国,以美国高校为甚,研究作者之间缺乏相互合作的关系,舆论内容主要与政治、气候、环境、群众与政府关系相关,同时发现卫生健康、酒精控制政策是目前舆论领域新兴的研究热点,具有引导未来发展趋势可能性。

    2019年06期 v.39;No.170 1082-1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2K]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33 ]
  • 氮化铝声表面波器件表面微液滴的声表面波操控研究

    庞华锋;顾马龙;李百宏;

    声学操控是实现芯片级微流体操控的重要方法之一,如何实现在新型压电器件表面用声表面波有效驱动操控微升量级流体是该方法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通过在氮化铝薄膜声表面波器件表面滴放不同体积微液滴,在微尺度下利用高速摄相机和红外热像仪研究分析了声表面波操控雷诺数较小的液滴流体力学特征和声波热效应。结果显示在较低加载功率条件下观察到声波激发液滴内粒子流场轨迹呈现出典型稳定的双涡旋蝶形结构;而加载功率继续增大时,液滴定向输运过程中输运速率随加载功率增加而增大,进一步在较高功率下液滴出现了喷射现象,进而从理论上讨论了上述特征中的耦合操控机理。同时,观察到微液滴操控过程中的声波加热效应,液滴温度变化量随加载功率呈正比线性增大趋势,但在较高功率时出现偏离。对比分析了器件表面特定位置滴放微液滴前后器件表面温度和液滴温度变化量分别随加载功率线性增大的特点,提出液滴内热量的来源以液滴内的声波因克服流体粘滞阻力做功产生的贡献占主导。

    2019年06期 v.39;No.170 1090-1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1K]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2 ]
  •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9年总目次

    <正>~~

    2019年06期 v.39;No.170 1097-1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