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倾斜重复采动软岩巷道失稳破坏分析

    伍永平;曾佑富;解盘石;高喜才;何攀;

    基于赵家坝煤矿3964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采用地质雷达现场探测和理论分析结合的手段确定了巷道围岩的松动圈范围,并对多次重复采动条件下急倾斜煤层软岩巷道围岩失稳破坏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杂的地质力学环境、重复采动影响和支护方式及参数不合理是造成巷道呈"底板隆起,顶板下挫"相互错动的非对称性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高强高预应力扭矩应力锚杆、高强度让压均压锚索为基础的非对称性多介质结构耦合支护对策,并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2012年04期 v.32;No.126 403-408+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1K]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7 ]
  • 急倾斜煤层煤岩变形局部化特征现场监测

    来兴平;马敬;张卫礼;王青松;崔峰;

    急倾斜煤层开挖扰动区煤体动态变形具有明显局部化特征,易诱致动力学破坏。以大洪沟矿巷道动压防治为目标,通过煤岩局部化变形指标分析,室内测试、现场光学观测和表面变形监测等方法,定量分析了动压巷道两帮和顶板不同深度的侧向与垂直变形及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巷道局部化变形差异性显著,在两巷交汇区域,B3巷道最大侧向变形达0.5 m,顶板最大垂直变形达0.6 m.确定动压破坏严重区域范围为15.0~20.0 m.这为现场灾害预测和调控提供判据。

    2012年04期 v.32;No.126 409-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5 ]
  • 深井穿层巷道支护数值模拟分析

    王寅;秦忠诚;张朋;张宁;

    采用ANSYS和FLAC3D2种模拟技术相结合的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阳城煤矿-920m下车场深井穿层巷道支护状态下的围岩位移情况。根据模拟结果推测不同岩层组合对围岩变形的影响,同时找出原支护方案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加强巷道支护的新方案。通过分析比较为现场应用提出了一套既可以减小巷道变形,又能节省支护费用的支护方案。

    2012年04期 v.32;No.126 415-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5K]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60 ]
  • 上提综采面破碎顶板片帮冒顶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

    程详;赵光明;孟祥瑞;徐铖辉;

    片帮冒顶是制约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控制上提综采面片帮冒顶,研究了工作面片帮冒顶的机理,分析了煤壁片帮、冒顶的主要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影响、顶板破碎、邻近工作面采动影响、矿压因素等;运用FLAC3D软件,通过数值方法,分析了邻近工作面开采对上提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受邻近面采动影响,工作面发生片帮冒顶的几率较大。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注射马丽散加固煤帮控制片帮冒顶方案。方案实施后,有效地控制了端面冒顶和大面积片帮,使该工作面转向正规循环作业。

    2012年04期 v.32;No.126 420-426+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4K]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2 ]
  • 三阶段渐进式煤层底板岩体注浆改造施工工艺

    丁湘;

    针对煤层底板岩体注浆改造工程施工过程中浆液对导水构造封堵不充分、改造效果不彻底等问题,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引用工程案例提出了均匀布孔全面注浆、突出重点加密注浆、量化检验补充注浆的三阶段渐进式注浆技术和动态分析、实时反馈、不断优化的工艺流程。

    2012年04期 v.32;No.126 427-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5 ]
  • 瑞能煤矿区段煤柱中巷支护技术

    贠东风;李尚明;苏普正;杜强;解盘石;周志群;邢太军;袁红平;余建东;

    在瑞能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采空区留下的相临的2条块区段煤柱中间试掘运输巷和回风巷(简称区段煤柱中巷)。由于2条巷道均出现压力大,造成巷道难以支护,影响正常掘进。以该矿区段煤柱中巷支护为工程背景,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法数值计算软件(FLAC3D)分析巷道掘出后围岩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并对不同支护方式巷道的变形破坏机理进行对比性模拟,并根据模拟实验结果制定支护方案,为区段煤柱中巷支护方案的优化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2012年04期 v.32;No.126 434-438+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8K]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6 ]
  • 近距离薄煤层群开采技术方案综合评价

    崔宝阁;王健;张贵彬;李伟;

    为合理有效的开采出煤炭资源,采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对枣庄泉上煤矿三采区近距离16,17煤层开采方案进行了比较,从岩石的抗拉破坏强度,裂隙发育程度和导水裂缝带高度及底板破坏深度方面综合评价了泉上煤矿在采用单一煤层开采和联合开采16,17煤层时的采动破坏情况,为矿井选择合理的开采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2年04期 v.32;No.126 439-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5 ]
  • 定向水力致裂防冲原理数值模拟研究

    杜涛涛;窦林名;蓝航;

    定向水力致裂能够有效降低坚硬顶板的强度和完整性,从而能够弱化顶板破坏时的能量释放和动力效应。采用定向水力致裂处理坚硬顶板,处理方式包括顶板分层和切断悬顶。为了研究定向水力致裂处理顶板起到的防冲效果,采用UDEC离散元分析软件对顶板致裂前后系统释放能量和系统动能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顶板致裂后降低了系统释放能量和系统动能,从而减少顶板和煤体能量积聚,降低了冲击地压发生的危险性。

    2012年04期 v.32;No.126 44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5 ]
  • 高位钻孔瓦斯抽采参数优化设计

    刘桂丽;杨跃奎;撒占友;

    基于采空区覆岩裂隙分布规律、覆岩裂隙瓦斯流动规律和高位钻孔抽采技术研究现状,从覆岩"竖三带"、"O"形圈和U型通风条件下采动裂隙瓦斯流动规律出发,找出高位钻孔的理论合理布置区域,指出工作面后方50m范围内覆岩裂隙发育状况是高位钻孔层位设计的关键,针对祁南煤矿32煤层的特点,结合现场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不同开采速度条件下覆岩裂隙发育规律,优化设计高位钻孔的抽采参数,在34下2工作面和3410工作面的现场试验中,高位钻孔抽采浓度和抽采率得到大大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抽采效果,验证了研究的正确性。

    2012年04期 v.32;No.126 450-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75 ]
  •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过程控制模型

    李海滨;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有效实现施工质量过程控制可以确保良好的工程质量。通过分析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影响因素,从材料、设备、人员、工艺4个方面选择质量控制指标,构建过程控制指标体系,并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值。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过程实现分阶段的多点控制,实现有效实时的施工质量监控。人员指标过程控制实例证明,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模型是可行的,可以在实际工程中进行运用。

    2012年04期 v.32;No.126 459-463+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64 ]
  • 水射流卸压增渗及抽采瓦斯效果的渗流力学数值解

    李志强;唐旭;

    为提高低渗煤体的瓦斯抽采性能,以重庆天府三矿为研究目标区,采用低温液氮吸附法和压汞法测定了煤层孔隙结构,分析了重庆天府矿区煤体低渗的原因,结果表明,煤体孔隙多为两端开口的平板状、管状孔,孔隙的连通性好,压汞渗透率是原位煤体渗透率的2×105倍,煤体孔隙本身的渗透性较好,煤层低渗为高地应力所致。进行了底板穿层钻孔高压水射流卸压增渗试验,试验表明,卸压后煤层渗透率增加了90倍,抽采率从17%提高到了58%,抽采量增加了4.8倍。建立了瓦斯抽采的渗流力学方程,解算了卸压增渗透前后的不同抽采时间条件下的抽采半径,优化了合理布孔间距、抽采时间,为水射流卸压抽采瓦斯效果评价提供了理论指导。

    2012年04期 v.32;No.126 464-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6 ]
  • 安塞油田晚三叠世长7油层组沉积微相及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吴志宇;李克永;

    安塞油田晚三叠世延长组长7油层组发育浅水型三角洲前缘沉积亚相,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席状砂等沉积微相,其中以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最为发育。安塞油田长7油层组砂岩以长石砂岩及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砂岩中填隙物含量较高,主要为绿泥石膜、高岭石、铁方解石、发丝状伊利石等,其中铁方解石胶结物含量最高。从层间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3个方面来看,安塞油田长7油层组的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度、渗透率高值点沿砂体的展布方向呈片状及点状或不规则状展布,在沉积微相的主砂体体部位孔隙度、渗透率值较高,向砂体的侧翼和沉积末端随砂体厚度的减薄,孔隙度、渗透率值变低。

    2012年04期 v.32;No.126 470-475+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90 ]
  • 惠民凹陷阳信洼陷油气成藏条件及分布规律

    赵卫卫;王军;

    通过构造环境、烃源岩演化史、储层特征及生储盖配置等方面分析,认为阳信洼陷成熟油气纵向上主要富集于沙四上、沙三层段,沙三段产低熟油,沙一段富集生物气,平面上油气主要富集于中部正向构造带,油气环绕次洼生烃中心呈环带状分布。油源条件、构造特征、火山活动以及生储盖组合与构造的配置等是控制阳信洼陷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区域构造背景控制了油气运移的指向,油气源条件制约着油气的富集程度,生储盖组合与构造特征的配置,是造成不同构造部位主要储油气层位和油气藏类型差异性的直接原因。

    2012年04期 v.32;No.126 476-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2K]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3 ]
  • 西安市近郊菜园蔬菜重金属现状调查及评价

    贾锐鱼;林友红;陈一国;范晓蕾;

    对西安市4个近郊菜园土壤及其对应生长的蔬菜中3种有毒重金属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东郊菜园符合无公害食品生产的土壤环境要求,而其它3个郊区菜园土壤Cd污染严重,其次是Pd和Cr污染,其上检测的18个蔬菜样中27%为中污染,33%为重污染。西安市郊菜园土壤和蔬菜的污染主要是历史上利用污水灌溉,致使土壤及蔬菜中重金属遭受污染。

    2012年04期 v.32;No.126 485-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9 ]
  • 西部黄土山区开采沉陷变形数值模拟研究

    龚云;汤伏全;

    西部黄土山区开采沉陷变形规律远比平原地区复杂多变。以陕西铜川厚黄土山区采矿地质条件构建不同斜坡组合与平地条件的计算模型,通过FLAC-3D数值模拟分析了单一斜坡、凸形和凹形组合斜坡条件下地表侧向滑移引起的水平移动和下沉分布特征,并绘出了地表开采沉陷与斜坡侧向滑移分布曲线。进一步分析表明,当开采沉陷引起的水平位移及其变形与斜坡向下坡方向的滑移变形方向一致时,在地表形成两者的叠加,增大了斜坡体的变形;当两者方向相反时则导致2种变形部分"抵消"。上述采动斜坡中开采沉陷与坡体侧向滑移的"叠加"效应,导致了黄土山区地表沉陷变形规律的复杂性。

    2012年04期 v.32;No.126 490-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58 ]
  • 概率积分法沉陷预计的边缘修正模型

    王正帅;邓喀中;

    针对概率积分法沉降变形预计曲线边缘收敛过快的问题,以2个不同主要影响半径的单元下沉盆地按一定比例的组合表示边缘修正模型的单元下沉盆地,按照叠加原理建立了地表移动盆地内任意点的沉降、变形预计模型,并根据多个观测站实测数据反演概率积分法及其边缘修正模型参数,建立了修正模型参数与概率积分法参数之间的统计关系。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边缘修正模型的预计结果更接近于现场实际,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2012年04期 v.32;No.126 495-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引用频次:5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47 ]
  • 几种边缘检测算子在红外图像处理方面应用研究

    岳改丽;王栋;杨蕊;

    为了从原始红外图像中提取目标轮廓信息,并克服图像对比度低、噪声干扰大等缺点,需要对红外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处理。文章分析Sobel,Canny等几种常用边缘检测算子原理并将其应用于红外图像的边缘检测,同时根据仿真结果比较了它们所代表的一阶梯度算子、二阶梯度算子以及复合检测算子在不同类型红外图像边缘检测中的表现,总结了不同算子检测效果的特点并分析其对应的理论依据。为今后红外图像处理中边缘检测算子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2012年04期 v.32;No.126 500-504+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72 ]
  • 电网设备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

    赵燕云;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广泛应用,如何采用有效而且可靠的手段实现电网设备的远程监控成为必然趋势。文中主要讨论基于单片机底层管理器的软硬件设计和基于VB的本地和远程上位机软件的设计。既可以实现电网设备的本地控制,又可以远程控制,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012年04期 v.32;No.126 505-5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4 ]
  • 碳化硅颗粒级配优化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李小池;王涛;朱海马;

    运用堆积颗粒的颗粒级配优化模型,计算了碳化硅制品工业生产中使用原料常用的3种粒径的最优配比,同时通过3种粒径碳化硅颗粒的粉体堆积密度和压实密度的实验,获得了最优堆积密度和压实密度,对比验证了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颗粒级配的堆积密度和压实密度的最优配比,与最优理论模型基本相符合。实验研究发现当粗中细3种颗粒粒度的最优化配比百分数为:63∶9.7∶26.8时,粉体自由堆积密度与压实密度达到最大。

    2012年04期 v.32;No.126 509-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60 ]
  • 金属离子在煤生物转化过程中的激活作用研究

    陈福欣;龚频;蔡会武;周安宁;

    研究了5种外源性金属离子对液相和固相培养的煤生物转化率的影响。在5种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上,真菌和细菌表现出了不同的金属离子敏感性,大多数金属离子对真菌有激活作用,其中Mn2+在本实验条件中下,对真菌A有最好的激活作用,生物转化率提高了120%;Zn2+将真菌B的生物转化率从8%提高到29%,提高了263%;Fe3+对细菌的溶煤作用有较好的促进效果,生物转化率提高了184%.研究结果表明,细菌转化液总的蛋白含量与金属离子对煤转化率的影响趋势是正相关的。

    2012年04期 v.32;No.126 514-517+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4 ]
  • 基于G1法的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标权重的确定

    李龙清;宫雯;许永刚;

    煤矿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文中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G1法来确定指标权重,避开了AHP法中的缺点,可操作性强,便于应用。并通过灰色关联度法对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煤矿企业在2007—2009年间的信息化水平等级较低。G1法与灰色关联度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是一种简单、实用的评价方法,运用此方法对煤矿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是合理、可行的。

    2012年04期 v.32;No.126 518-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2 ]
  • 锅炉排污热量回收节能分析与技术改造

    孙仲武;邓沪秋;

    根据我国锅炉总装机容量分析了回收锅炉排污热量的节能潜力,采用物料衡算法计算回收锅炉排污热量的烟尘和SO2减排效果。以渭化集团动力车间220 t/h硫化床蒸汽锅炉技术改造工程为例,介绍了采用JRW-DN100型汽-水混合器回收锅炉排污热量的技术方案,实践证明,该技术是余热回收利用的有效途径。

    2012年04期 v.32;No.126 522-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1 ]
  • 陕西煤炭物流产业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基于复杂网络分析

    李琰;李红霞;

    从西部地区来看,现阶段陕西省煤炭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低,还不能成为向东部地区输出煤炭物流服务和产品的物流专业化区域。文中对陕西省煤炭物流体系的影响因素进行模型分析,选取主要的16个要素建立了可达矩阵,得到影响陕西煤炭物流体系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012年04期 v.32;No.126 526-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6 ]
  • 多业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兰建文;刘敏;任高峰;

    随着工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加快,企业对安全生产和信息化管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远低于经济高速的发展,造成许多安全事故,损失巨大。文中根据某大型企业生产特点、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改变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流程,做到超前预测、实时监控、事故后及时处理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高效管理。

    2012年04期 v.32;No.126 531-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1K]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8 ]
  •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正>《西安科技大学学报》是由西安科技大学主办的、以矿业类为特色、兼顾理工学科各门类的综合性学术性期刊。本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面向全国矿业领域及相关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开

    2012年04期 v.32;No.126 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8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6 ]
  • 下载本期数据